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目前许多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方面仍显薄弱,笔认为,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中的“心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育”即心理教育,主要指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心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开展“心育”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实施,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分析有许多不同观点,按照目前使用率较高的三分法的观点(即将人才素质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我们认为:心理素质具有基础与中介的作用,在整体素质结构中应当处于核心的地位。其依…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②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赋予人才创新的思维品格。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的教育改革,是传统“应试教育”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修养并举的综合素质型教育的转变,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目前,许多学者把素质教育中与创造、创新教育相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新教育”,这表明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农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创新教育是培养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人才的关键。笔者认为:农科大学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做好“五个结合”、“三项”措施,实现农科大学培养农业创新人才的目标。一、农科…  相似文献   

5.
陈晖 《教师博览》2005,(3):30-32
素质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与“应试”相对立的概念,一谈起“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人们常常会生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慨叹。然而,2004年末,一位名叫陈晖的母亲出版的一本名为《享受成长》的畅销书,却以自己成功的实践对此问题作出了独特的阐释,也让许多仍在歧路徘徊的家长和教师们看到了一线曙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本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31-31
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学校。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认为,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注重德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笔者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培养,身心得到了发展,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共处,学会了做人,当步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具备“四有”条…  相似文献   

8.
自从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提出“小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之后,理论界出现了许多关于等级制和百分制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实施等级评分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9.
梁国耀 《考试周刊》2012,(88):156-157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与关注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这个名词早已被大众所熟知。为了子女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学龄前就开始选择各类培训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又会弹琴、绘画等,就是一个素质较全面的合格学生。然而,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如自主学习能力、讲文明、懂礼貌、帮助同学、爱劳动等从未放在心上。同时,一些学校则认为开足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就是素质教育。这些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行素质教育,是摆在各学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其理由是: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优良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换言之,素质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办事、如何健身”,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中,教会学生“士。何做人”是第一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何做人”的问题关系到我国…  相似文献   

11.
制约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矛盾比较多。我们认为,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学习和应用之间的矛盾、化与语言教学之间的矛盾是诸多矛盾中的“瓶颈”矛盾,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瓶颈”矛盾,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才能实现一个新的飞跃和质的升华,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面对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教育文化的多元性,我国的教育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已经引起教育人士的重视。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沈阳音乐学院时指出:“一个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只有艺术修养的人才会成为创造型人才。”由此看来,作为人文教育中坚的艺术素质教育直接关涉到创造型人才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评“三好生”被许多学校广泛应用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可否认,历年的选优制为我们发现并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激励模式已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1)受表彰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优生”,难以激发全体学生的“争先”热情;  相似文献   

14.
认为邓小平的“四有”人才理论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思想道德、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四项基本素质”的界定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认为:“思想道德、化科学”素质可视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可视为素质教育的素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确定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关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谈到: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是为了贯彻教育方针、纠正“应试教育”偏向而提出的,也是在总结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张富老师就正是这些探索者中的一个,“张富教学法”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