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机械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及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研究型人才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深受广大教师青睐,普遍加以应用。然而,在听课中却发现不少教学,表面上看小组讨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细细考察,问题不少。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有的教学在一节课中多次让学生合作,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教师就要…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 某天,数学课堂。我们进行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在概念引入的环节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没有很好的参与。有的小组8个人,就两位同学在热烈的讨论,其他同学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坐着埋头看课本,没有参与其中;有几个同学还无所事事,甚至还在搞小动作……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老师对于怎样提问做过很多探索,也有不少经验,但很少人去关注提问之后,学生对于问题是一种怎样的思考状态与学习状态,教师该如何去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考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有的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跌宕起伏,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则一潭死水,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其实一节课从情境引入到回顾反思各个环节都是大有文章可作,但若要求一节课的每个环节都精妙绝伦,那也是不切实际的.不过只要经过精心思考,每节课中总会呈现出一些精彩的"短镜头".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英语单词记忆和复习过程中也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单词记忆到一定程度时,熟练程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遗忘的现象,此期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是许多中学生和教师们关心的问题。笔者针对地处乡村的张北县私立第一中学高一163班单词复习时出现的高原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音形对应的自然拼音法记忆单词,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师良好的愿望只有经过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体验才能形成。而这一过程则需要时间,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一节课,对有的人来说可能需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教师的作用是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长春市,一所小学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凡是到过这里的人无不惊诧。因为,她颠覆了很多人关于学校的概念——学校的时间是开放的:每年有4个学期,4个假期;一节课有的30分钟,有的40分钟,有的60分钟,有的甚至90分钟。学校的空间是开放的:教室  相似文献   

9.
听了很多节课后。我发现教师如果能在恰当的时候结束“讲”的环节,那节课将是一节非常好的课。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任务,往往会补进一些其它内容,结果冲淡了已经很不错的教学氛围。有很多教师甚至为了追求完美,想在一节课内展示自己最亮丽的一面,而塞进了不少东西,结果弄得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疲劳。  相似文献   

10.
在双基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而牢固的记住。然面对一个学生而言,学科多,需识记的内容繁杂,有的学生学习又不得法,故常常是劳而无获。于是不少学生对记忆知识产生了畏惧心理,有的甚至失去记忆的信心。语文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内容丰富,类别纷繁;而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远不及数、理、化,难于记忆。这也是不少学生“喜理疏文”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学必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某天,数学课堂。我们进行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在概念引入的环节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没有很好的参与。有的小组8个人,就两位同学在热烈的讨论,其他同学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坐着埋头看课本,没有参与其中;有几个同学还无所事事,甚至还在搞小动作之后我又留心的观察了几节课,并跟其他学科老师交流,发现这种情况在所有学科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都说在讨论的时候会有同学们的参与度不够,成绩好的同学讨论的不亦乐乎,成绩差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起始,是教学目的的映射,是引导学生思维、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原理的导火索,起到穿插引领整堂课的作用。这个环节学生的体验、顿悟、触引,影响着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形成、数学思考习惯的养成等。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引入的重要性,但如何使这一环节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却是一件难事。有的设计过分注重形式,学生有了兴趣,却忽视了作用;有的组织了探究活动,却不能使活动行之有效;有的问题设置得很多,却因未能考虑学生思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好人才,快出人才,是人类社会的时代课题。在音乐教育现状下,如果要让学生花过多的精力来学好音乐课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使音乐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如何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这一概念,从时间而言,可以有不同的跨度。它可以指小学入学起大学毕业止的教学过程,可以指一个学段(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学过程,可以指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指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还可以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所要研究的基本阶段是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过去曾采用“教学环节”这一概念。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理论是教学过程基  相似文献   

15.
【课例】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课,笔者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便听到了“叽叽”、“叽叽”小鸡的叫声。笔者走进教室,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端坐着,目光注视着老师;有的头低着,不敢正视老师;有的故意起哄,阴阳怪气地说:“这声音真美,比某些人说话的声音好听多了”;有的一本正经地说:“这是课堂,应严惩那位带小鸡的同学。”  相似文献   

16.
每到地理课复习阶段,不少学生面对课本“发愁”,这么多繁杂的地理知识如何下手,怎样记才能牢而不忘,做到事半功倍呢? 形象法 把所要记忆的材料想象成某种具体的实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借助形象思维增强记忆,这是记忆地图的主要方法、如意大利像只皮靴在踢一个倒立着的羽毛球;朝鲜像“了”字;大洋洲国家分  相似文献   

17.
一重认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学校视自然学科为“副课”,虽然课表上安排有自然课,但往往被语文、数学所挤占;虽然有些地方研究了一些课题,出了些成果,但教学普及面太窄;有的到学期快结束时突击上课,念念书,抄抄概念,背背知识点;有的干脆一节课也不上,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操作了。要提高自然学  相似文献   

18.
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功能已有许多文章介绍和论述 ,并且在实际教学中 ,它也成了教师随手拈来、随机可行的“方便快餐”。但是 ,在不少的教学场合 ,讨论确实也被滥用、误用乃至错用 ,有的一节课中多达十几次讨论 ,因此 ,有必要思考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讨论更有效的问题。一、选择好讨论的形式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 ,相互学习、启发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大类。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内容、时段及要求选用不同的讨论方式。1 两人讨论式。两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同学对越来越大的单词量感到吃不消。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记忆单词可以分为初次记忆和巩固记忆两个阶段。一、初次记忆阶段初次记忆单词时要尽可能做到准确、深刻。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提及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不少中小学教师会摇头。有的认为那是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的专利,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高不可攀,因此望而生畏,不敢动笔;有的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不愿去问津;有的认为自己教务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懒得动笔;有的看到目前不少人花钱买论文,其含金量不高,也就失去了动笔的兴趣,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