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怀化市作家向本贵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凤凰台》、《苍山如海》、《盘龙埠》、《乡村档案》等,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站在民间立场言说着乡村、农民的生存、情感等,书写民间的生存境遇,揭示民间的情感世界,描绘民间的风俗民情,挖掘民间的精神亮点,表达了作家对乡村民间社会的热爱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农民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使他对自己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有相当的自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价值理念体系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创作活动也有相当的特殊性.他的创作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直接的感觉判断为基础,用平视农村的视角描绘农村社会,终极目的是为农民代言和进言,其中体现出的文化立场相当独特.  相似文献   

3.
成为"方向"之后的赵树理依然秉承着为农民代言的创作立场,小说《三里湾》中对乡土社会自然秩序的肯定,对农村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作家基于民本立场的呐喊,身份地位的剧变并没有改变他的农民本色。  相似文献   

4.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5.
范经华 《考试周刊》2010,(11):30-31
“民间立场”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陈思和先生认为,民间理想主义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作家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本文之所以将晋剧《打金枝》定位在民间视角或者民间立场下的公主驸马的婚恋生活,因为纵观全剧,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以道德评判为标准的民间逻辑,一种以智取胜的民间策略,一种大团圆式的民间理想。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始终站在民间的立场上,运用民间形式来表现民间故事。他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价值选择,使他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猛烈冲击下保持着现实主义的深刻与清醒。《三里湾》虽然表现出了图解政治的生硬与勉强,但作家依然努力沟通了民间的文化形态,使作品获得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莫言小说《檀香刑》对民间小戏进行了整体结构的借用和表现形式的参照,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真正融合,借对民俗世象的刻画揭示小说情节展开的文化基础和人物行为发生的心理底蕴。作家自觉的民间的价值立场具有了超越的意义,小说的艺术魅力更为瑰丽多彩。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的民间叙事方式和民间立场为民间文化赢得了话语权,使其从阴影中走出来,真正登上了文学舞台。赵树理对民间立场的坚持使其成为民间文化的代言人,他以现实主义态度描写出农村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同时也积极创新,以各种具有民间叙事风格的文体形式去表达,如评书、说书等的运用。时至今日,赵树理的作品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余华用看似简单的故事和风格完成这部不简单的作品,为当代小说创作特别是先锋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分析本小说的三方面成就:他采取的民间立场以及余华九十年代转向民间立场的内外两方面原因,先锋文学的困境及先锋作家的自救性思考和探索,余华个人对暴力的厌倦和对现实的新认识和新理解;小说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中国农民坚韧的生命力的发现和推崇,对温情的叙述;小说使用的双重情境,即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情境和作者叙事情境,使作品富有张弛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陕西民歌作为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土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密不可分.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民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民歌无形间影响着贾平凹文学观念(民间立场和"真情"文学观)的形成,而且作家自觉地将民歌栽入小说文本之中,构建出一幅幅民歌版"清明上河图",并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即用民歌表达民间立场,借民歌弘扬民间价值观念,以民歌书写地域风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作家对部分民歌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