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中比较系统地撰写了汉初至汉武帝元狩以前的货币发展史,并追溯到虞夏时货币产生的情况,肯定了货币“以通农商”的功用,认为货币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反对诸侯民间私铸币,主张货币足值、稳定。司马迁货币思想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是其经济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西汉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诸侯皆赋”,景、武以后“惟得衣食租税”。其所食是“全租”还是“半税”?学术界颇有争议。一般认为,除田租外,诸侯不能再征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个人的“私奉养”。但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诸侯的衣食租税应为“全租”,而非“半税”。田租、算赋为诸侯之公用,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诸侯的“私奉养”并未完全取消。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盐铁专卖政策,逐步取消了诸侯经营盐铁、铸币、酤酒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汉景帝所立赵王彭祖,曾利用权术排斥、打击中央委派的国相,致使无人与之相抗衡,这一时期赵国的政治管辖权牢牢掌控在赵王彭祖个人之手。汉武帝主政后主动出手,彭祖虽想方设法维护其政治管辖权,但却被汉武帝一一破解。赵国独立的政治管辖权逐渐被侵蚀,直至完全易手于中央政府。汉武帝争夺赵国政治管辖权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利用司法手段打击彭祖的心腹人物;二是收归榷场管理权来削弱其经济实力;三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来缩小赵国的行政管辖区;四是利用立嗣手段削弱后继赵王的影响力。武帝时期争夺赵国政治管辖权的斗争,为汉代解决同姓诸侯王国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可概括为“推崇儒学”“重视教化”。董仲舒于《贤良对策》中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可见其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及推重程度。董子强调仁义之道,主张重德轻刑。董仲舒之所以重视教化,与其所持之人性论密切相关。董仲舒在《贤良对策》的三策中,针对教化或作原则性概述,或提出具体的主张。董仲舒崇儒重教极具现代意义。儒家思想切于民用;为富而后教在今日尤宜重视;为改革选吏制度、不与民争利之主张仍富有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写《史记》,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史事。司马迁写君、写臣、写诸侯、写侠、写义、写奸佞,无不酣畅淋漓,充溢着一股浑厚而明慧的气韵。然而,他却从来没有写过他自己这个"人",更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央电视台热播了根据《史记》与《汉书》史料创作的历史剧《汉武大帝》。关于 汉武帝的生平轶事、"正说"有之、"戏说"更是不少,以下便是一则有趣的"戏说"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初期,诸侯势力膨胀,甚至“不听天子诏”,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直接威胁着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酎金案”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宗师。孟子十分敬服孔子,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第2章)他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继承和阐发孔子的学说。孟子“受业于思门人”(《史记》卷74《孟子苟卿列传》),学成之后,怀亚圣之才,游说诸侯,但都受到冷遇。当时诸侯都认为他行“仁义”之政的主张迂阔,远离实际,不加采纳,凼此他“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苟列传》)。  相似文献   

9.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宗师。孟子十分敬服孔子,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第2章)他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继承和阐发孔子的学说。孟子“受业子思门人”(《史记》卷74《孟子荀卿列传》),学成之后,怀亚圣之才,游说诸侯,但都受到冷遇。当时诸侯都认为他行“仁义”之政的主张迂阔,远离实际,不加采纳,因此他“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孟子》散文尚未脱尽语录体,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孟…  相似文献   

10.
《齐桓晋文之事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曾受学于子思(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命,是孔予以后的儒家大师。他处于诸侯竟相攻伐的战国时期,士大夫以权谋为尚,他却主张行“王政”并以此游说诸侯。《齐桓晋文之事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