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关系营销”、“危机营销”和“整合营销”等营销理念一样,“病毒式营销”吸引着出版界的目光。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病毒式营销”在图书出版业中的运用及其适应性研究却少有人涉及本文力求从适应性的两个角度——正效应和负效廊.展开对病毒式营销在图书出版业中的运用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讨论.旨存为出版社提高图书营销效益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唐丽 《出版视野》2008,(1):18-18
从当下图书出版业的形势来看,出版业产业链的若干环节若干项目联系得更为紧密,而出版社和书店.无疑是这条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两环。以协作、双赢、沟通、效益为基点,重庆大学出版社在社店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社店关系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书业界,社店关系一直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中国的出版业要变革、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就要构筑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社店关系.社店关系已延续几十年,应该说建立了鱼水关系,谁也离不了谁,唇亡而齿寒.但近两年来,社店关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面临着新的考验.在这种新形式下,出版社和书店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关系?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实体书店和电商平台(简称“社店电”)作为出版产业链、供应链的前后两端,本应是共生共荣、互为补充的关系。然而近些年,三者之间无序竞争愈演愈烈,后端挤压前端利润空间,呈现零和博弈的倾向。出版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在转型升级中消除这种恶性竞争,走“社店电”一体化融合发展道路,构建产业链前后端互利合作、良性竞争机制,维护...  相似文献   

5.
目前,出版社和经销商--社和店之间关系不和谐,互不配合,合作不力,关系松散,直接影响到社店之间图书供销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社店各自的发展.利用和谐营销理念构建和谐的社店关系,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实现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聚焦企业间营销关系理论中所强调的互动与价值,从社店营销的内在机理出发,结合融合出版背景下社店关系的本质与转向,深入探究了社店营销从合作、互动到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模式;并围绕专业互动模式中的三种主要提供物,即资源、活动、能力展开了社店关系的配适类型分析,以此为发力点,进而将借力新媒体矩阵赋能多渠道整合、融合VR技术丰富场景创设、强化平台对接打通“三流”作为当前社店合作营销实践创新的三条可行性路径,以期为书业的融合转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台湾图书营销变化魏龙泉台湾的出版业历经了风风雨雨,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家族式和刻板经营的传统小社,有些已向现代化和科学化企业经营的大社过渡。最重要的是经营思想和观念的大转变。如果说过去有人经营出版是出于信念和冲动,现在则是经过周密...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零售和批发环节的放开,使得出版社渠道关系突破了早期单一的社店关系,延伸至国资、民资与外资等渠道。能否掌握渠道,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出版社命运的好坏。如何有效地驾驭渠道已经成为每一个出版社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现阶段,我国出版社分销渠道危机的不断涌现,日益暴露了现行分销渠道管理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出版空壳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出版业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码洋很高,却没有什么利润,实际效益当然不会好到哪儿去。出版社的外壳看上去很大,但囊中空空。这就是近年出现的出版空壳现象。出版空壳现象是指掌控书号的正规国有出版企业——出版社,以合作方式向业外非国有文化单位——“工作室”提供书号、负责终审,而图书的成本投资、营销策划、编排制作等运作均在“工作室”完成,“工作室”图书制作费用经出版社转账,日:“内循环”,“工作室”向出版社支付(书号)管理费用,或提供较低折扣的图书由出版社自行销售后获得利润。也就是从投入到产出到获利整个过程在社外进行,出版社只对部分关键运作起控制作用,从中获取管理费或少量利润。这种现象称为出版空壳现象。由于审批制的原因,“工作室”即使已经具备了出版功能也无法获得合法身份。因此,出现了“工作室”借鸡生蛋、借社生书的奇特现象。在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出版空壳现象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0.
图书营销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图书市场调研、选题开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广告宣传、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等诸多要素,诸多环节。只有在这些诸多要素都正常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图书营销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笔者在这里主要探讨在图书营销时代,如何把握“社店关系”这个环节。业内人士常称出版社是出版的“上游”,而将书店称为出版的“下游”。随着中国书业竞争加剧,无论是“上游”出版社,还是“下游”发行环节,都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社店上下游之间,原来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