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推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关注学生的"学术诚信",重视科研声誉。在研究型大学中享有盛誉的贝勒大学把学术诚信看做是一种"荣誉",建立了学术诚信保障体系:成立学术诚信办公室和荣誉委员会,规定教师和学生在学术诚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制定荣誉守则及违反荣誉守则案件的审理程序。贝勒大学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政策和惩罚措施,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引导学术诚信,规范学生的科研行为,保持学校良好的科研声誉。借鉴贝勒大学的经验,中国高校在制定学术诚信体系时,应在诚信、道德、公正、正直的理念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学术保障机制、学术实施路径和学术评估制度。大学应制定学术荣誉手册,建立学术诚信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学术诚信的常识性知识,把大学生的在校学术表现纳入个人的诚信系统,进一步地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言:讨论大学文化,涉及三个问题:第一,大学文化是什么?大学文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但真正决定大学文化的"质",只是几个核心要素:大学哲学、大学信仰、大学道德、大学历史等。第二,大学文化有什么?即大学文化的外延。包括大学观念、大学知识、大学制度、大学载体,大学方法论等。第三,大学文化干什么?即大学文化的实践运行,主要有:大学的权利与义务,大学底线,大学使命(战略、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图书馆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图书馆不仅是师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规范文明行为、检验诚信品质、维护道德底线三个方面。大学图书馆必须创新阅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以提高和强化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大学诚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道德人格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大学进行诚信文化建设,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大学文化的发展,培养大学人的理想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诚信为核心,加强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推进大学诚信文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5.
大学和谐学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谐学术环境”指高校学术活动中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之问、学术主体之间和谐相处,它是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当前,我国大学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学术现象,鉴此,可从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加强学术道德的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民主的评价机制5个方面营造大学和谐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的迷失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传承民族精神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基于对大学自身历史文化的认识而形成的为大学人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求真精神、自由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表征。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面临着功利化、行政化、市场化等困境。对此,中国大学应以人为本,凸显自治.尊重学术权力并廓清社会和大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契机、国家对学术价值的重视及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的有利时代背景,我们应抓住机遇实现大学学术制度的创新。大学学术制度创新必须遵循内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大学学术制度创新的策略包括优化大学学术制度创新的路径,完善学术创新主体之间的中介机制,建立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改革大学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言:主持人语:大学校训公示其大学哲学、大学信仰、大学道德之最高追求与大学底线,是引导大学师生代代相继追求的大学文化精髓。校训形成及其实践过程是学校文化发展的缩影。学校教育对象决定教育目标,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大学教育对象一般年满18周岁,其校训不但与中小学有  相似文献   

10.
学术责任是大学教师应尽的职责.大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负责、对科学负责、对社会负责.目前大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忽视人才培养、违背学术道德、缺乏社会责任等不良现象,对此,需要通过培养独立人格、遵守学术规范、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把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主要的大学观念。这两种大学观念前者以促进人心灵和品格的健全发展为目的,后者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两者都既有意义又有缺陷。我国大学由于在创办初期面临的"救亡图存"压力及"富国强兵"期待,几乎是"一边倒"地崇奉政治论的大学哲学,但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权力自律的相应条件,逐步堕入政治功利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泥坑,需要国家对大学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对待宗教的心态与人生信仰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心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是确保他们人生信仰正确并统领政治信仰的前提。笔者在中央民族大学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法,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获取宗教知识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总结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并指出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同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抗战时期的一所特殊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它存在的九年间创造了当时高等教育界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其深刻的大学精神:刚毅坚卓,爱国奉献;民主自由,自主独立;教授治校,民主独立。现代高校应悉心借鉴、学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实现“去低俗化、去行政化、去市场化”的改革。现代大学生也要明白“为什么上大学”和“上大学干什么”这两个深刻的命题,关注时政、设立目标、学会感恩,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成长     
大学成长是大学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成熟过程和不断扩大的过程,因而具有顺序性、独特性、历史性特征。大学成长中的问题包括"臃肿"、"争执"、"忙乱"、"埋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组织惰性、资源紧张、人才匮乏、制度失范、体制僵硬。促进大学成长,应该注重资源的准备与获得,成长战略的恰当选择,组织能力的建设,组织结构的建构,技术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思路的分歧中,"规律论"者们所拟遵循的规律,不是大学上位的应该拥有自治权的规律,而是下位或中位的具体如何办学的规律。"国情论"者们所顺应的国情,是行政权力干预大学事务的习惯或传统,而这正是南科大创办时意欲克服的弊端。其与自己初衷相悖的现象,表明大学制度的改革极其艰难。南方科技大学"内忧"的启示为:让大学成为完全独立的教育和学术机构,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大学中真正的主人是大学改革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行政权力来源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的行政化形成因素和机制、具体效应和导致的后果,指出大学章程旨在规制大学权力的运行。从加快大学管理体制的简政放权、明晰大学领导体制的党政关系、厘清大学组织系统的管理模式、改变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从属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章程在大学的去行政化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要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健全园区工作网络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通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建立全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通过占领新的教育阵地,建立多渠道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取向是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基于对大学组织特性及其人性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倾向性和价值选择。大学组织的"学术自由性和学术受控性对立统一"的双重属性决定着大学管理制度的应然取向在于学术取向与政治、经济取向的对立统一。当前,要改变中国大学管理制度取向的倾向性及其弊端,必须在重新定位和认可大学组织的双重性品格基础上,彰显学术取向而淡化政治、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行为和心理特点。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这包括:途径多样,点、面结合,互评与自评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活动丰富并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