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设置上优化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培养符合社会期望、具有优秀媒介素养及职业精神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2.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3):F0002-F0002
《表现性的符号形式—“卡西尔-朗格美学”的一种解读》由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传媒艺术系副教授谢冬冰博士著,全书19万字,2008年4月学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高职卓越校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必须做到“三个融合”:传媒企业情境与课堂教学融合,课程内容与传媒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传媒产品生产过程融合.以新闻出版类课程建设为例,以“部门+项目”为具体运作模式,引入传媒企业文化,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创设不同部门(如“编辑部”等),学生在“部门”内以“项目”(仿真项目、真实项目、商业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和工作,达到培养创意与操作一体化传媒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真实分析问题,文中介绍了新闻策划与“传媒假事件”的现状,探讨了新闻真实性与“传媒假事件”的分析,从唐骏假文凭案例分析了“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真实性的区别,希望媒体工作者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真实的媒体时间,为人类的昌盛文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时代变化与科技发展推动传媒行业需求转变,也不断呼唤新型传媒人才,5G、AI新闻等技术赋能进一步促使传媒人才需求发生转向。媒体融合从上半场全面转入下半场之时,传媒行业的用人需求到底发生哪些根本性转变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通过对2020—2022年国内不同层级的243份媒体单位招聘启事进行内容编码与分析发现,智媒体时代传媒人才招聘需求发生了五个转向:由“普通专业人才”转向“专家型人才”;由“新闻传播学”转向“跨学科融合”;由“图文采写编”转向“全媒体策采写编发”;由“松散型人际关系”转向“紧密型团队合作”;由“遵纪守法”底线要求转向“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张诗蒂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传媒“女性化”趋势探析》一文中写道,数据统计显示,传媒存在“女性化”趋势,女性人物和女性话题在传媒报道中频繁出现,女性似乎受到足够重视。但是,只要进入社会文化层面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后现代社会的传媒“女性化”趋势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构建“两岸传媒共同市场”是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两岸传媒共同市场”的探索由来已久。在两岸关系日益升温的今天,这一问题愈显紧迫。构建“两岸传媒共同市场”对于巩固和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仙桃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驰名中外的“亚洲体操之乡”一一湖北省仙桃市。学院设有医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7个院系。共开设30个专业,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护理专业是湖北省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9.
传媒“女性化”趋势是后现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女性化”的实质是女性在传媒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受到更大的文化贬抑。传媒“女性化”与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形成一种悖论关系。传媒作为女性形象的强大塑造者,具有为女性建立新的行为标准的潜力。传媒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传媒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把加强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特别是传媒类职业学院,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传媒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就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颇具特色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传媒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高职教育,与如火如荼的传媒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还很不适应,因此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是传媒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关系产权”作为事实而合理地存在,既满足了政府的控制需要,也满足了传媒的产业发展需要。“关系产权”的提出,为我们解读政府与传媒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其模糊性的本质及弊端的存在,要求传媒产业体制改革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传媒的最终目标,以形成政府、传媒、公众三方平等博弈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张伟用 《留学生》2012,(3):42-43
“传媒”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edium”,意指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业本是个小众的学科,但传媒这门学科也变得引人注目且触手可及,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传媒技术和理念,也成为了很多有志青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朋辈教育是传媒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传媒类高校朋辈教育的代际模式在现阶段呈现出新内容和新特征。文章对传媒类高校朋辈教育代际模式的含义、“主对客”传统代际模式及“客对主”的后育模式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环境下,当代人更容易被媒介所制造的“虚性世界”左右,人们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了解,更多地依仗传媒的介绍。而大众传媒在对这一“虚性世界”构成中,对于假相负有责任。“文化自觉”首先应从传媒做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传媒行业进入一个以市场化和集团化为主调的轰轰烈烈的变革期.从“新闻行业”到“传媒产业”,概念的翻新反映着近年这一行业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起步,我国传媒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事业混合型单位、企业单位的形态变更,传媒业也从传媒事业、传媒行业向传媒产业的方向发展。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角色以及宏观调控模式都在经历变革,与传媒体制密切相关的传媒公共政策,也必然面临重新定位,以适应和促进新形势下传媒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媒环境学派一直将传播媒介视为考量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将《非诚勿扰》节目中出现的“作秀”、“缺乏真实性”和“言语粗俗”等问题置于传媒环境学视域下进行考察,能发现该节目出现失范行为的本质原因在于电视媒介本身,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拓展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从而不可避免地拓展了这个民族生命存在的时空形态。本文从信息销售规律和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入手,在分析西部传媒集团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时,以《读者》为个案,提出西部传媒在地域文化传承方面必须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整合传媒资源,坚持“文化品位”,提升节目的“特色”和“内涵”,将传统思想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媒介集团核心竞争力加以培育和拓展,建立文化传播平台,在培育市场和受众群体中拓展栏目的生命空间,在继承与创新中走出西部传媒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9.
广告传媒 如今可以叫做传媒时代,任何风潮都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世界的第一个角落,因而广告传媒精英无不红得发紫,从原来效力于传媒后来驾驶传媒的杨澜,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台柱之一的李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暴利行业”和电视传媒需要合理转型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电视传媒的市场化转向.意在说明当今中国电视传媒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