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以赋、比、兴为主要艺术手法,开中国诗歌文学的先河,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另有一些是贵族的制作。歌谣大致是周代下层官吏(行人)到民间采风后整理出来的。《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由于它们大部分产生于民间,因而涉及了周代下层生活的许多侧面。《诗经》在音韵、节奏方面为后代诗歌树立了典范,而比、兴的运用,更使诗歌达到了感情和想象相融合、物我相谐、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或称“诗三百”。我们通常都是说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三百”是取其约数。但也有人说《诗经》里的诗歌有311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由《诗经》中有无史诗引出为何无长篇史诗的关键问题,《诗经》没有长篇史诗的原因较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周人单一神教、人神分离的宗教思想,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采诗制度以及q-国诗歌重抒情、言简意赅的特点影响了长篇史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春秋》本是先秦时期史书的通称,墨子说的“百国春秋”,即指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国史。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意谓西周圣王采诗之事消失以后。象《诗经》之类的著作也就没有了;《诗经》之类的著作没了《春秋》之类的历史书籍就产生了。这些历史书籍所记的皆为齐桓公、晋文公等争霸。主事,所用的都是一般史书的笔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春秋》,乃专指孔子编修的、自汉以来被历代认定为“六经”之一的“鲁之《春秋》”。孔子自己亦云:“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他的意思是说,诸侯各国史书褒善贬恶的大义我都私下取来写进鲁国的《春秋》里了。  相似文献   

5.
“采诗”制是一个古老的话语,也是研究上古文化特别是研究《诗经》学史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旧有的研究对象,不仅在于考察它是否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西周前后的社会文化,还在于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认识西周的哲学背景、政治伦理对这一制度产生所形成的直接影响。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上古时代采诗之制与“天子巡狩”之制直接相关,事实上,两者又关系着《诗经》“国风”诗的产生、存在和延续。  相似文献   

6.
最早的诗歌总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在《诗经》中成就最高,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最大的诗歌总集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十人编辑的《全唐诗》是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全书有900卷,共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周代的“采诗”对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形成功莫大焉。然而正是以政府力量进行诗歌的采集、整理、人乐的采诗制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最初的史诗雏形的产生,从而导致汉民族文学史上最终没有出现大型的长篇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9.
《少年读者》2008,(9):45-45
问:《诗经》为什么又称《诗三百》? 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相似文献   

10.
章文 《初中生之友》2009,(11):38-39
四言诗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的四言、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1.
<正> “献诗”之说见于《国语》。《周语上》:“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晋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谏于朝,在列者献诗”。“献诗”之说汉代人讲得更为具体:不仅有人献诗,而且还有人专业采诗,把“献诗”视为《诗经》的来源。“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后人对此作了很多诠释和演绎。《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诗篇大多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关雎》就出自《诗经·国风》中。有好事者评选出“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其中就有《关雎》。可以这样说,这首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表达爱情直接而朴实,没有矫情的掩藏.没有夸张的煽情.真实地反应了男子追求美女不得而辗转反侧的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3.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统称“五经”,它们都有自己的雅号别称。《诗经》别称“葩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通过各诸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篡而成。相传由孔子删定,当时共有三百一十一篇。秦朝焚书后少六篇。现存三百零五篇,通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二字。这些诗篇都是采摭自当时诗歌艺苑中的精华“奇葩”,故称“葩经”。《书经》别称“壁经”。这是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中有诗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这些诗产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即由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诗经》在先秦至汉代初年只称《诗》,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才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诗经》。这部诗选对我国的思想、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古老的《诗经》、《离骚》繁衍了后代灿若星辰的诗歌佳作。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这是人们的共识。"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  相似文献   

16.
《学子》2003,(11):49-52
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人仍被广  相似文献   

17.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的出土,既说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又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学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宫廷音乐文学可谓蔚然成风。重要的是《采风曲目》的出土再次验证了周代采诗制度相当完善,“诗三百”诗乐一体以及南北音乐文学交融之成说,为《诗经》学案中的“采诗”说以及“诗入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采风曲目》与《诗经》之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2009,(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至春秋奴隶社会时期,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思维。研究和推求《诗经》中的原始思维,对理解汉民族的神话及图腾、汉字的丰富多彩、汉语言的运用及汉文学的表现形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包括对《诗经》最初内涵的把握也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