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代的“采诗”对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形成功莫大焉。然而正是以政府力量进行诗歌的采集、整理、人乐的采诗制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最初的史诗雏形的产生,从而导致汉民族文学史上最终没有出现大型的长篇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2.
《诗经》不仅是中国的文学性诗歌名篇 ,也是史学作品 ,它是中国的“史诗”。《诗经》与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 ,有中国自己的史诗特色。虽反映社会历史 ,但缺乏专题性。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浓烈 ,显示思维的原始朴素性。具有现实性思想 ,揭示斗争热点。文史交融浑一 ,本能凸现艺术。何以有如斯之史诗特色呢 ?中国奴隶社会制度特征影响了《诗经》的内容。中国史学起源早 ,有反映当代事件的能力。中华民族的经验思维、八卦思维及五行思维对《诗经》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天命”、“鉴戒”史观成为《诗经》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湖北神农架发现了一部多达三千余行的古老的手抄唱本《黑暗传》。有些学者据此认为它是一部“汉族长篇史诗”。本文作者对《黑暗传》从押韵和形式、内容和结构作了具体分析。并在同西方英雄史诗和少数民族史诗相比较的基础上认定《黑暗传》不是一部“史诗”。而“仅可视作长篇神话故事民歌”。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史诗以关系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其艺术美达到较高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史诗结构、叙事手段、形象塑造、节奏韵律等方面。同时,《诗经》史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许多古老发达的民族差不多都有自已的史诗。各民族史诗产生的时代、表现形式等由于受民族特征、地理环境、社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诗经·大雅》中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虽然周族史诗的规模比较小,但如果将它们作为一组诗来看待,它们则比较完整、形象地描绘出周民族的创业、发展、建国的历史。我们通过两种史诗比较研究,既可把握史诗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认识史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诗经》"史诗问题"是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产物,它的学术观照的是将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文学传统与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西方文学传统之间展开比较,其间涉及两种不同文化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中国学者或承认《诗经》中有史诗,或否定《诗经》中有史诗,从而呈现一种论争的态势,且一直延续到当下。因此,有必要对这个学术公案作一个梳理,探寻诸多学者给出各自解答的学理依据,检讨这一学术公案本身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诗经·大雅》中五首周史诗与《伊利亚特》经典情节的文本细读,互照互识《诗经》周史诗"壮美"与《伊利亚特》"崇高"风格的同异,以此为中西诗学体系的基本诠释原则分别是"言志"与"模仿"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诗经·大雅》中五首周史诗与《伊利亚特》经典情节的文本细读,互照互识《诗经》周史诗"壮美"与《伊利亚特》"崇高"风格的同异,以此为中西诗学体系的基本诠释原则分别是"言志"与"模仿"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诸篇为对象,分析其内涵及与史实、史诗关系,和“颂史诗”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认为华夏民族没有史诗,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典型的支民族的史诗也就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反映了周民族兴起的历史情况,可称作是周民族的史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培训与研究》2007,24(7):15-16
罗隐的咏史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并深远地影响了宋人诗风的审美取向。本文仅以《西施》、《帝幸蜀》为例对罗隐咏史诗的创作情感和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时代初民们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主体有男有女,但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女性;二是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描述;三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流露.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叙事诗表现出有别于西方早期叙事诗的特色 ,一是忽略故事 ,二是极易转向抒情。其成因与先民对于诗歌功能的朴素认识密切相关 ,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趣味与思维习惯。《诗经》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对于中国古典诗歌重言情轻叙事的创作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比较诗学史上重要课题中国有无史诗,相当重要的是从史诗的定义与所指来囿别区分。由于文学文体的替变,中国史诗逐渐消亡,这与中国文明从古代宗教核心向人文主义观念转型有关。《诗经》中关于英雄大禹的诗歌其实就是中国式的史诗,本文从甲骨文字中的有关记载与诗歌艺术的结合中,认为中国史诗从文体与观念上与西方古代史诗有所不同。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看,不同文明有自己不同的史诗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本从媵婚化的角度解读《诗经》中与媵婚有涉的六首诗,并通过分析周代媵婚制和媵婚化,探求促成媵嫁诗产生的诸种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诗词集》是研究张大千先生诗词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但其中有一些诗词虽被编者言明为张大千先生所作,但实际上来自古人。为更加准确周全地理解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有必要对这些诗词作品作进一步的考辨。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明对《诗经》的四言诗是全面的继承,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兰",是古诗中常见的词语,古人把兰花、兰草、木兰都称做兰,在诗词曲赋几千年的应用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寓意体系,通过对《诗经》到元明清诗词曲赋范本的分析研究,把"兰"的比兴寓意,做了详细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