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讹传一:未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有人预言未来将是机器人的时代,这种预言显然不会很快实现。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两年前在德国的《焦点》杂志上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基因没有什么改进,人将很快被机器人超越,世界被机器人控制的危机是确实存在的。”这些年来人工智能所取得的进展确实有助于开发越来越精致的机器人,但是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不可能起到律师、医生、教师和记者的作用。机器人似乎最多只能做一些危险的工作或人不愿做的工作。讹传二:从宇宙飞船上能够肉眼看到长城人们曾经普遍认为从遨游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上能够肉眼看到长城,但…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早在1877年撰写的作品就提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他预言,未来的人类社会中,“机器人”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一部分人类的智能将会被它们所取代,并发扬光大。多年来,我们曾相信人工智能只存在于科幻影片中,但现在至少已有的信息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科幻与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根据专家的预测,未来将有多达70%的职业实现自动化。司机、教师、保姆和护士等许多职业将受到机器人的冲击,甚至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正>近段时间,智能汽车是一个火热的话题。传奇创业家马斯克大胆预言,自动驾驶将在全社会普及,未来人类开车将是违法行为。对此你怎么看?人类应该信赖自己的汽车,将自身安全交给一辆汽车吗?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我们往往心存防备,现在让我们将方向盘交给没见过面、没有交谈、完全不了解的机器,心里总是会七上八下的吧。要知道,马斯克还曾经预言,未来5年内,会出现机器人杀害人类的案例。如果我们的汽车因为某种"不满",而拿它们的主人撒  相似文献   

5.
<正>借助于机器人,手术台上的医生不用再和以前一样,需要在弯腰状态下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预言,机器人技术就像过去20多年采的计算机技术一样,在未来20年时间里,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摘荟萃     
本世纪初,科学家曾预言人类会在本世纪内飞往月球,这个预言早已实现。但他们并没预见到人类甚至可以坐在家中观赏登月人在月球上漫步,即电视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下是具有卓越想象力的科学家预言的未来10年最具影响的10项技术。  相似文献   

7.
颜慧 《百科知识》2022,(28):11-14
<正>近年来,美国军事科技研究机构相继进行了多款新概念机器人的开发工作。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机器人频频亮相,已成为美军先进武器装备发展的一大亮点。这种无人作战体系正成为美军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测,随着战斗机器人陆续入役美军,未来的战争形式将会得到重塑。“乐高”变形机器人近期,美国陆军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制了一种类似于乐高结构的晶格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让机器人自行重新配置,从而实现“由机器人自造机器人”的目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研发司令部(CCDC)陆军实验室的专家表示:“就像蚂蚁连接起来搭建临时桥梁一样,未来的微型机器人集群可能也会变形组合成一座横跨河流的桥梁,在帮助士兵穿越战场后,再重新配置组合以执行另一项任务。”某些应用程序甚至还可以实现将机器人变形为能吸收冲击力(如爆炸引起的冲击力)的高性能机器人。这是美国陆军为推进陆军机动性而进行的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白石 《百科知识》2009,(3):21-22
人类的明天将会是什么样?这是我们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科学家纷纷表示,人类的终极形态将是生化机器人。甚至有科学家表示,未来世界中,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同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我们给神话预言盖棺定论,并不是说未来不可预测,相反,无数成功的科学预测事实表明未来是可知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在自然领域,在一切领域,人们在实践中运用科学这一武器,一次次正确预言了事物的未来演变。倘若我们不知得出这些预言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只看到预言被证实时,无疑会惊讶不已——“真是料事如神!“而当我们了解了作出预言的具体过程后,自然会认为对所产生的惊讶已找到  相似文献   

10.
颜慧 《百科知识》2023,(5):8-11
<正>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现代化战场,俄罗斯宣布将在2025年前组建“钢铁军团”—完成有关战斗机器人部队的科学研究、设计、试验和组建工作,然后将这一新型部队纳入俄军作战序列。这意味着,未来俄军可能拥有世界上第一支机器人军团作战部队。可以预测,这不仅会改变俄军的作战形态,也将对未来战争的模式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技术在中国发展极为迅速,关于机器人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职业层面出发,运用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的方法测算出了O*NET上435个职业(对应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千余个细分职业)的被替代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有大约33%的劳动力处于高风险等级,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工资都与被替代可能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探究了机器人对未来中国就业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背景下,若中国未来三十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5.5%左右,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并不会对总体就业水平产生很大的冲击。在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将给中国就业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数量增长迅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结构转变之间关系值得关注。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进步会加大对工业机器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但同时会提升对中、高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需求,进而能够促进一国的劳动力结构转型。通过对1990-2015年间22个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不断增长的工业机器人投入正在缓慢地促进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转型,其高技能劳动力比例在逐年上升,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给出了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中国劳动力结构转型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行业结构调整视角的劳动力需求预测及浙江数据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当前行业结构调整的视角,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对未来行业结构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需求预测模型,并运用浙江数据进行仿真。结果显示:浙江"十二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15.
杨杰 《科教文汇》2014,(16):222-224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完善,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导致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迫切需要工会积极履行维权职责,发挥其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工会在职能定位,履行其维权职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农民工边缘化、工会主席角色错位等等。本文从工会的性质、目前我国工会的困境以及工会摆脱困境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试图理清我国工会职能和维权方面较为合理的可行的思路,但也难免会存在观点、方法有待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自人们开始研究机器人以来,其应用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1)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生产车间通常具有结构化环境,要求机器人在这种环境中实现高速、精确的操作。(2)应用于远程操作领域。有些工作人类不能参与或者不愿参与,利用机器人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2013年9月15日日本福岛核电站遭台风"万宜"袭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iscusses mechanisms and principles for assignment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intelligent robots, with special focus on military robots.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autonomous power as a new concept, and use it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robots that call for moral considerations. It is furthermore argued that autonomous power, and in particular the ability to learn, is decisive for assignment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robots. A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ill lead to robots with increasing autonomous power, we should be prepared for a future when people blame robots for their ac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already today,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human behavior in this respect. The results may be used when designing future military robots, to control unwanted tendencies to assign responsibility to the robots. Independent of the responsibility issue, the moral quality of robots’ behavior should be seen as one of many performance measures by which we evaluate robots. How to design ethics based control systems should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already now. From a consequentialist view, it would indeed be highly immoral to develop robots capable of performing acts involving life and death, without including some kind of mor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8.
Can we build ‘moral robots’? If morality depends on emotions, the answer seems negative. Current robots do not meet standard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having emotions: they lack consciousness, mental states, and feelings. Moreover, it is not even clear how we might ever establish whether robots satisfy these conditions. Thus, at most, robots could be programmed to follow rules, but it would seem that such ‘psychopathic’ robots would be dangerous since they would lack full moral agency. However, I will argue that in the future we might nevertheless be able to build quasi-moral robots that can learn to create the appearance of emotions and the appearance of being fully moral. I will also argue that this way of drawing robots into our social-moral world is less problematic than it might first seem, since human morality also relies on such appearances.  相似文献   

19.
单岗 《科教文汇》2011,(1):195-196
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广博又非常深奥的话题。笔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社会分工与社会进步的分析,初步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世界未来的社会形式进行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刘荣福  高建华 《大众科技》2013,(5):266-267,291
建筑业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8090后"农民工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存在政府工作不到位、企业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不规范等问题。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建筑业"8090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