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读过凡尔纳那本《海底两万里》吗?你见过德国人建造的真正的地下通道吗?你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可以远离人世仅在地下通道里却过上一种高科技的生活吗?如果你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话,你真的可以去读一本名叫《神秘的雾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即使你对上述问题不感兴趣甚至对小说类的文字都不感兴趣的话,你还是应该去读这本《神秘的雾笛》的小说。你绝不会失望。 这是一个类似《海底两万里》的传奇故事,但是故事是发生在当下,当然,也有未来。从题材上看,有科幻的含量;但从内容上看,它更吸引人的却是它亦真亦幻的奇特的…  相似文献   

2.
正名气当然是个好玩意。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很多人只知道《爱丽丝漫游记》里的那个小姑娘"爱丽丝",而自从那之后,大家就都认识了一个叫"爱丽丝"的满头银发的老女人。一个人说的话,真理程度是和他(她)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我尤其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二十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3.
1.关于《霍比特人》是《指环王》前传的提法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其原著是同名小说《霍比特人》。而国内通译为《指环王》的电影三部曲,其原著小说的通译名为《魔戒》。把《霍比特人》说成是《指环王》的前传,这种提法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导。在豆瓣里,曾看到过有一位读者这样对小说《霍比特人》作出评价:"(托尔金)学人家写前传,却写出这么幼稚的东西来。"真正的托粉当然能明白这种评价的荒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目》上承黄人的《小说小话》,下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民国通俗小说目录发展的中间环节。《史传演义举目》作为"第五库书目提要之一"直接服务于黎锦熙的语言学研究,在客观上却推进了通俗小说目录的变革,反映了一种学科外力对小说研究的影响。这对当前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策略性地写了一个上访的故事。上访和拦访的过程混杂着荒诞、无奈、悲哀和幽默。但这不是反腐报告文学也不是官场政治小说,作家想写的是中国人生活背后的逻辑"其实不是我要幽默,生活就是这样。"聊到新书的细节时,刘震云说。三年后,继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他的新长篇《我不是潘金莲》出版。刘震云自己说,这两本书算是"兄妹篇",不是一个故事,但背后的"理儿"是一样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类似于"打怪升级"的故事,讲述了李雪莲因与自己丈夫假离婚成真,继而被同村人误解之后,选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话     
《现代出版》2013,(4):56+70
旧派小说之三:狭邪小说晚清最后10年,在谴责小说这一主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写士大夫与伶人、妓女生活的,鲁迅把这类小说叫做"狭邪小说"。早期的"狭邪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成书于1894年。而到20世纪初始10年,承接《海上花列传》之  相似文献   

7.
邓楠 《出版参考》2015,(3):25-26
相对于以往从韩国引进的那些温情浪漫的小说,《钱的战争》更具现实意义,因而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漫画,都在韩国引起了广泛的话题和巨大反响。有人说"浪漫的韩剧也是韩国人理想中的生活,而不是现实中的韩国",那么这本书告诉你真实的韩国是什么样子,这是完全不同于我们从以往韩剧里看到的东西,同时,小说内容蕴含着人们关注的信用卡消费等许多热点话题,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环境的衬托下,体裁和内容都引起读者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准先动心,谁就满盘皆输。这句话是古龙说的,又被很多人奉为真理。 古龙在很多小说里都描述过,在高手对战中,胜者往往都是后发制人,因为先发者,在拔刀剑的瞬间会有一个力弱的空隙,而后发的高者只要看准这一点,往往就能一招致胜。如傅红雪,如李寻欢,他们只需要一招。 这个道理在情场上,似乎也同样说得过去。 一个叫黄真真的香港女子,动用全女性的制作班底,拍了一部叫《女儿那话儿》的纪录片,因此获得国际大奖。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毛姆在《面纱》的自序里说,这本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但丁《神曲》"炼狱篇"里的诗句"锡耶纳养育了我,而马雷马却把我毁掉"。这是个丈夫对出轨的妻子报复的故事:皮娅是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她的丈夫怀疑她红杏出墙,但慑于她家族的背景,不敢动手致她于死地,就把她投入了位于马雷马的城堡,以期让她在城堡里的有毒蒸气中死去。但是她迟迟未能毙命,他最终忍无可忍把她从窗子里扔了出去。这个故事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要为这个故事找一个现代的背景,于是《面纱》是他唯一先有故事情节再有人物形象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说,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才是血。唯有"血写的文字",唯有生命的某一历程燃烧后的结晶,才可感动读者。通读房向东先生的新著《醉眼看人》,我深感房向东至少是秉承着从鲁迅到汪曾祺的散文传统,较之先贤,虽不能至,但每篇文章都是自己生命体验的结果,都是真的文字,真到如同生活本身一样。当然了,要比琐碎的生活更加沉郁而深刻。这是一本专题散文,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写人文章的结集。因为写人,集子中不少文章可以当作小说来读,比如《哲学副  相似文献   

11.
高跃丽 《新闻爱好者》2011,(14):140-141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恰如文学史的建构一样,小说史的建构必须以一种小说史观为基础。而小说史观又是以小说观念为精神内核的。我国传统的文学史要么根本就没有文学史观,要么就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的直接形象符号。这样,文学的自律性便被机械的他律论所阉割,文学史也便失去了本体意味。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在文学史的建构中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胡尹强的《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一书则树立了一种科学的小说史观,这使本书走出了历在文学史操作无可规避的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本书首先对中外古今的小说定义作了深刻的得失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小说重新作了定义:“小说是作家虚构的人和人的生活的描述”,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是小说的灵魂和生命。不难看出,本书既强调了小说艺术发展的外部动力;人和人的生活,又抓住了小说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小说是描述艺术。同时,它还找到了这两者实现交流的中介:作家虚构即对作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强调。流转于其中的便是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本书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建构小说史的,这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相对于政治、经济等,“人和人的生活”作为对小说艺术发展的外部动力的概括无疑更全面也更具本质意味,而且与小说内部空间有着更深层的契合性。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一脉,传承下不少"四大"。我们最熟悉的有"四大发明"和"四大美人"。道家把"道、天、地、人"并称"四大",而佛家有"四大皆空"之说,简直是吐道家的槽。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也流行四人组。《倚天屠龙记》里少林寺有四大神僧"见、闻、智、性",《天龙八部》里则有"四大恶人",依次是: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和穷凶极恶。我高中时有个同学,偷偷摸摸看完小说后,想依样排个"四大狂人",可是苦于所掌握的成语资源有限,最后只排出狂妄自大和丧心病狂,缺了中间两大。《西游记》里有"四大天王",香港也有"四大天王"。后者被王朔评为"四大俗"之一,另外三大是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但金大侠的太极功夫了得,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0,(31):34-35
爱是冬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 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露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滋润; 爱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途的航船找到温馨的港湾…… 六年来,云南玛莉亚医院一直在用爱前行,用爱来默默关怀着广大的春城女性。  相似文献   

15.
一“散文”一词有广狭两义。就广义说,凡是无韵的,都可以叫做散文。这就是六朝人之所谓“笔”。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当时的人把有韵的文章叫做“文”;无韵的叫做“笔”。根据这个标准,诗词歌赋之类,是文:其他一切文章,都是笔。如果散文指的是这样的东西,那就太泛,讲起来很麻烦。我今天来讲一种狭义的散文,就是同诗歌、小说、剧本并称的散文,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这种散文有两个条件:第一,讲真人真事;第二,有文艺性。讲真人真事,这意思很明白,就是文章里所说的人和事,是社会生活里的真人真事。文章里的“我”,就是文章的作者本人。总之,不容虚构。在这一点上,这种散文不同于小说。所谓有文艺性,不一定要求有人物形象,尤其是完整的人物形象。散文当然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中东火药桶的两个看守人:都是为自己的民族而战斗一生的人物,为民族生存而试图寻找和平之路,但都面临国内强硬派、反对派的强大压力。中东的世纪伤口能否在这两人手中愈合?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与激情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灯塔和指南针,它伴随人的一生。还清晰地记得,入伍到闽南部队不久,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指导员见我喜欢写点东西,就特意借我一本《一名记者成功之路》的书。在那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日子里,我反复阅读这本书,犹如品尝了一顿顿精神盛宴。书中那些激励人生奋斗的段落,我全抄了下来,也陡然增添了当一名记者的壮志,更滋生一股股奔涌不息的激情。激情源于理想,从而引发无穷的动力。为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贺蕾 《新闻世界》2011,(6):204-205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阐述的交流观,试图回答20世纪20年代交流的观念何以成为思想论争的热点这一传播学问题。在伍尔夫看来,人与人之间无法达成真正的理解与同情,交流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本文认为,伍尔夫的交流观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时代一批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奥斯特是个纽约味道十足的作家,也是个欧洲人比较喜欢的美国作家.他的小说是后现代城市的产物,受欧洲观念影响较深.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奥斯特在法国生活,一边翻译法国小说,一边写自己的东西在美国杂志上发表.八十年代以常有"实验侦探小说"、"后现代侦探小说"之称的"纽约三部曲"而渐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或许慕容雪村自己都想不到,他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会一把火烧旺低迷的网络文学,并引发新一轮来势汹汹的网络小说行情。这一年里,慕容及其后来者们的一个又一个灰色故事,在上百万的高点击率烘托下,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关注他们笔下的特色群体。 这些被归类为现实主义的迷惘都市系列,背景基本由以下几个元素构成:受过高等教育的主人公、挺滋润的物质生活、曾经或现在的爱情等等。这些努力向中产靠拢的有为青年,本该是骄傲地被瞩目着,人模人样地生活着的,但事实上,勾心斗角、怀疑背叛、矛盾挣扎,最后都让他们迷失了自己。 小说一出世就备受争议。追捧者热爱他的真实,撕去伪善,让人性的丑恶赤裸裸地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