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吕丽萍 《教育》2015,(4):70-71
数学教学是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让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桥梁。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体验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摩,或者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从而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建议教师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体验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促进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最大化地感受到所学内容中深层次的意义,让数学知识变得引人入胜,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学习活动,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9.
王敏丹 《考试周刊》2013,(31):49-5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做"、"议"、"探",才能使学生积累认知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让学生在"做"、"议"、"探"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0.
梁亚红 《教育艺术》2004,(12):53-5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感受数学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是学生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科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这里的"体验",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包含师生与数学活动的体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合作探究的过程。留白强调的正是学生的自由发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积极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感知,理性的认知,并催生积极的情感。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体验,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亲历体验.体验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它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本文就此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看,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17.
石卫娟 《黑河教育》2014,(12):41-41
正《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亲身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结合实践,笔者谈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这里的"亲历",一方面是指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一方面是指学生在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塑造、培养自身人格,‘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并使教学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北荣 《广西教育》2008,(34):19-20
体验性学习是让学生的学习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经历它、感受它、考察它,最终认识它、掌握它。体验性学习重在情感激发、心灵感悟,它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丰富经验,增强能力。《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学习中体验数学,而且使用了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体验”来阐述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