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然而,小学生在作文时,总是出现无话可写、有话不会写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开沟引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然而,小学生在作文时,总是出现无话可写、有话不会写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开沟引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自主感悟,闪现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先生的话形象地道出了文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而。教师要牢固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观。引导学生靠拢生活、深入生活.创设良好的作文训练情景,坚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才能使学生作文由难变易、由无话变有话、由怕写厌写变爱写会写.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灰色"作文即是"凑、抄、套"式的作文,可是,"灰色"作文之风有增无减,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另外,没有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又怎能有真情的流露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一)在体验教育中,感受真实生活,实现作文素材开放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作文也是一样。教师要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感受真实生活,实现作文素材开放。1.让家庭生活走进课堂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有很多作文就是要求写家庭生活的,但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几个会做家务的呢?为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身参与到生活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让…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我们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学生习作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才会具有自然素朴的美感。本文主要谈的是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美感渗透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的习作亮丽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没有砖瓦,岂成大厦?没有材料,谈何表达?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觉得没什么可写。究其根源,是缺乏素材的积累。因此,指导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拓小学生的作文题材呢?一、立足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讲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昼夜不息。"《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  相似文献   

11.
赵亮 《甘肃教育》2014,(15):49-49
正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记流水账,就是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笔者认为,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脱离了生活的实际,以致学生提起笔来感到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培养习作能力,增强习作兴趣,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会写,想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一、丰富素材,挖掘资源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体验环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按教材规定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设计一个个套子引导学生往里钻,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个性被掩盖,写出来的文章或无话可说,或千人一面,或胡编滥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所以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应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打开学生习作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4.
"下水"文即教师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习作的文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为习作积累感受,才能写出有感情的习作来. 曾有人问鲁迅先生有什么写作经验,他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阅读是语...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可看似简单的作文却成了许多学生的烦恼,写起文章来词句枯燥乏味,内容“言之无物”,究其原因乃是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开辟一片习作的绿洲,唤起他们诉说的愿望,捕捉素材,触发灵感,让学生尽情沐浴在表达的惬意中. 一、丰富生活的体验,调动习作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7.
马志勇 《小学生》2013,(6):42-42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村孩子见识少,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走进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提法,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鼓励学生提前习作,是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怎样科学地进行写话教学,从而为整个作文教学起好步、开好局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