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姜克银 《兰台世界》2012,(11):29-30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纳家户村为例,通过树立旅游开发背景下回族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进,对回族民俗文化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试图促进回族村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原有的一套依托税费收取的公共品供给机制随着税费改革的完成不复存在,但新的公共品供给机制并没有随之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村将不村"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正是新旧治理方式无法顺利交替所导致。在"民心"与"治理"之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真的是无法跳出的历史定律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知识分子透过对时代趋势和群体衰落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历史叙述"对于群体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将报刊和"历史叙述"相结合,尝试构建中国回族历史的叙述方式,从历史的角度促进回族的觉醒与振兴。这一时期回族的历史叙述以回族报刊为主要载体,在内容上增加清史反思的内容,在叙述中突出由进步史观向循环史观转变的趋向,并且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此之中体现出来,对后来的回族历史叙述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回族报刊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回族报刊,孕育在19世纪末中国内忧外患的困扰之中,崛起于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觉醒之时,它被当代回族学学者称为中国近现代回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卷"和回族"百科全书"。深入考察这些报刊的发展历史,研究它所刊载的内容,对研究回族、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对目前出版的回族报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中巩固信息地位、为读者提供主动知识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结合宁夏大学图书馆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实例,介绍了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和开发的流程和经验,阐述了应用方正DESI系统平台构建回族历史文化数据库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大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回族、伊斯兰文化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也提上了建议日程。本文分析了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及背景,提出了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方案,以及在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永霞 《兰台世界》2011,(11):35-36
回族历史档案是回族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回族儿女的智慧结晶,本文论述了开发和利用回族历史档案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开发利用回族历史档案中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荣斌 《兰台世界》2016,(24):134-136
民国时期是上海回族商业经济近代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就传统行业清真饮食业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传统和创新的调适和融合,不断寻求新的变革和发展。一度出现了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愈加广泛的整体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回族历史档案是回族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回族儿女的智慧结晶,本文论述了开发和利用回族历史档案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开发利用回族历史档案中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时代氛围影响和造就了一代新文化。科学地、历史地对我国回族人民所创造的博大历史与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示、描述和总结,已显得刻不容缓。《中国回族大辞典》即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一部关于中国回族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工具书。从历史的纵向看,囊括了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回族形成、发展至今过程中的全部内容;从横向看。收到了回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教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文物、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重要的人物、事件、著作、机构、名词、术语等作了专门的介绍和总结。条目近9000条,共计250余万字,并附有《中国回族人口发展简表》、《中国回族自治地方及回族乡镇简表》、《中国回族大事记》、《回族常用语汇释》及《回族谚语辑录》等附录。条目为了突出反映回族聚居区的情况,特设立了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1.
张昆明 《档案天地》2012,(10):28-30
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旧址位于河北省涉县索堡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石基砖墙,木梁灰瓦,朴实无华。拨开历史的封尘,在对敌经济和税收斗争的抗战史上,边区工商管理总局"独臂局长"王兴让曾坐镇此地,指挥了一场从敌战区转运新四军援助款项和物资的绝密行动,后称"千里大调款"。  相似文献   

12.
王巧玲  刘伟 《档案》2013,(4):35-39
回族建筑主要有清真寺、拱北、道堂、宗教学校、民居、石雕和砖雕等,其中以清真寺、拱北和砖雕为回族建筑文化的代表。回族建筑为研究不同时期的回族历史、社会状况、科学技术、文化素养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回族教育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回族新文化运动提出"教育科学化"。其追求两层含义:教学内容科学化和教学方法科学化。其体现出近代回族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推动了回族教育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曹馨月 《当代传播》2012,(4):74-76,84
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五顷塬回族自治乡龙咀子村的回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日常交纵融合的家庭生活、宗教生活、学校生活和媒体接触四个场景的"深描",研究了儿童在文化孤岛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传承现状。研究发现:宗教生活和家庭生活交错形成的传统观念与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教育体系传达的现代观念在当地回族儿童心目中成为共生共存的图景;但明确而又相对成体系的传统观念在实际生活中主宰着回族儿童评价外界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现代观念则呈现出碎片化和模糊化,影响了儿童对外界的认识和想象,但对其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暂时似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方文献中有大量描绘回族来源和迁移的传说,这些传说有明显的“重建”成分。对于回族移居传说的研究,应考虑把传说文本放到回族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解释这种行为的背景以及动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江西召开的第一次"两会",也是换届大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在信息传播手段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转换的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如何在"两会"中引领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又如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改革报道形式成为媒体  相似文献   

17.
彭昆 《新闻窗》2012,(2):76-76
中国电视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电视节目内容观念不断转变的历史。虽然在中国,电视媒体一直扮演着政府"喉舌"的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的身份没有改变过,但是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电视节目内容定位也在不断变化,由1978年以前的意识形态"宣传品"为主导阶段,到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的"作品"为主导阶段,直到现在的"产品"为主导阶段。  相似文献   

18.
英国历史学家卡罗琳·斯底德曼(Carolyn Steedman)的作品《尘埃:档案馆与文化史》(Dust:The Archive and Cultural History,2001),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形式,探讨了历史研究和写作当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历史学家对"档案"的迷恋,"档案馆"的建构与权力,历史写作与|己忆、文学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枣园     
老家的南面,有一个开阔的园子.园子并无围墙,在几乎家家有院墙的村子里,这没有围墙的园子就仿佛一片独特的云飘浮在村子的中央.园子里,生长着三棵大枣树,大枣树呈三角形种植着,它们的枝蔓几乎罩满了园子的上空:园子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我称呼她为老太.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以来,安徽省芜湖县建立起立体监控、分类研判、及时应对以及后续跟进"四位一体"的应对机制,不断加强村"两委"换届工作专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确保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推进。建立立体监控机制,实时追踪舆情发展。充分发挥县网宣办、县信息管理中心、县公安网警大队等县级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