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莉 《图书馆论坛》2008,28(1):171-173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原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于鸣镝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于老师生前的学生与同事,每每忆起和他共事、向恩师请教,聆听其教诲的日子,我不能不更加缅怀和他老人家在一起度过的岁月,更增加了对恩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往事的点点滴滴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馆工作经常遇到读者来问:“老师,最近有什么好看的书吗?”“老师,请推荐给我们有益的书。”每逢此时,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百多年前张之洞所著的《书目答问》。  相似文献   

3.
沈祖荣先生开了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先河,他一生致力于我国图书馆事业,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值得图书馆界永久纪念的先贤。本文对程焕文所著台湾学生书局版《中国图书馆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老树春深更著花”─—《年鉴学概论》一书责编拾片毛鹏80年代,我在参加编辑《中国出版年鉴》期间,曾经有幸结识北京大学肖东发老师;之后我们又多次在年鉴的学术讨论会上相遇。记得曾听他说过,据他们查阅国外各种图书目录,还未发见一部关于年鉴的书著,只是在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昭悊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长期在图书馆界服务,积极参与各级图书馆协会的相关活动,留下了多种图书馆学著译成果,对当时及后来的图书馆学研究者影响至深.通过梳理中英文史料,我们发现,1915年9月一1919年6月,杨昭悊就读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对图书馆学产生兴趣,并于毕业后留在母校图书馆工作.1921年11月,他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公共图书馆附属图书馆学校与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学院,但仅在南加州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25年10月,他携妻子王京生回国,先后在北京法政大学图书馆与江西省立图书馆工作.约在1933年下半年,他离开江西省立图书馆,去向不明.1939年11月,他病逝于湖北谷城.  相似文献   

6.
深切的怀念     
2001年8月28日,原甘肃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主任王正宇同志因病久治未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使我们万分悲痛。王正宇同志于1978年从学校管理部门调到图书馆工作。他对兰大图书馆的恢复和振兴,对图书情报学系的创建,对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爱戴和尊敬。我和王正宇同志相识近二十年,因我负责青海高校图工委的工作,并应他的邀请担任兰大图书情报学系“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课的教学任务,因此和他见面的机会比较多,他的高…  相似文献   

7.
听他用习惯的白描手法讲述着 35年的记者生涯,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动画卷;聆听到民主政治建设前进的步步足音;阅读着新闻工作者所作的无愧于时代的忠实记录。   建党 80周年前夕,我们走访了资深政治记者、原新华社国内部主任李尚志,在寻访他成绩卓著的新闻轨迹时,也感受着他作为一名记者对党对人民一腔赤诚的政治情怀。 寻找新闻的政治高度   可能是政治记者的一种自觉,李尚志开门见山就和我们说起了新闻和政治的关系,多年的工作磨炼,使他谈起这个话题从容而自信。李尚志认为,讲新闻必须和政…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函授教学即将结束。一位学员饱蘸激情地给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写来一封信,那信里首先引用了他最近从一本书里读到的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樵夫因为救助了上帝的信使莫克瑞,莫克瑞便回报樵夫一柄金斧。樵夫有了这柄金斧,自然是披荆斩棘,得心应手,收获越来越丰。学员的信中说,函授中心的老师也像莫克瑞一样,给了他一柄金斧,使他能够在从事新闻工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并且也的确开始有了收获,若干稿件已经见诸报端。他还说,虽然我们仅仅交了有限的一点学费,谈不上对老师们有什么帮助,老师们却都像莫克瑞那样,…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末,有一个精灵,在人类的上空徘徊。那是科学的精灵——克隆、人类基因揭秘、纳米技术、互联网……人类站在20世纪的科学峰巅,眺望科学技术在新世纪必将给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前景。作为一名报人,无比幸运地处在对新世纪憧憬无限的历史怀抱中,科学的精灵引领我们去赴一个约会。 2000年5月15日,钱江晚报以《约会院士 聆听心声》为题,与相声艺术家兼摄影家牛群合作,推出中国院士专题报道。满怀对科学的崇敬,钱江晚报记者用文字,牛群则以他富有独特视角的镜头,和我们的读者共同去“约会”院士,聆听科学的心…  相似文献   

10.
画蛋与写稿     
“达·芬奇画蛋”是读者很熟悉的一则写作轶事。这个故事说的是,14岁的达·芬奇跟老师学画画,老师每天让他练习画鸡蛋。后来,他越画越不耐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在一干个鸡蛋中,就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状便不同了。”达·芬奇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专心画蛋,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后来,他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这则“画蛋”故事对学习写作的通讯员是很有启发的。它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干个鸡蛋’冲如何“画”出不同之处,换言…  相似文献   

11.
恩师柴作梓先生已于2006年1月2日去世,享年85岁。柴老师曾任山西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是山西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创始人之一。读着恩师留下的《往事随笔》一书,仿佛过去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柴老师1946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后留校被聘为经济系助教。当时图书馆收到一批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失散的图书急待整理,时任校长的徐士瑚先生派柴作梓去北京大学图书馆进修学习。柴老师在北大图书馆,认真仔细地学习了采购登录、分类编目、典藏阅览和参考咨询的全部业务流程。一年后,他返回学校,被聘为图书馆代理主任兼编目股长,开始了长达40年的图书馆工作。用柴…  相似文献   

12.
顾廷龙同志溘然去世,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古籍版本目录事业的一大损失,全国人士都为之伤痛。他学问深湛,涉及面广,在图书馆工作、版本目录工作之外,书法是举世闻名的。他又精研古文字学,对金文、匋文、石鼓文皆有探索,匋文更是举世无二。他编写年谱,著过《吴大徵(字清卿,号愙斋)年谱》,是他在燕京大学研究所的毕业论文。顾老对于《古文尚书》也是唯一的研究专家。他的太老师姚志梁在清末任驻日公使时在日本得到《古文尚书》,是失传已久的中国古籍,带回后藏在南翔家中,顾老于访  相似文献   

13.
论藏书补充     
<正>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典籍丰盈。优良的藏书传统,丰富的搜集经验,使列朝藏书家辈出。但是,近代以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沒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这些实践经验,加以提炼升华,总结出系统的理论,进一步指导藏书建设事业的发展。“藏书补充”——词引自苏联斯多利亚洛夫等著的《图书馆藏书》。他写道:“图书馆藏书的补充是指以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  相似文献   

14.
《问孝道》是一本师徒问答形式的图书。问道的是学生:怀朴、浮生、惊蛰、圆舒。解惑的是老师:国学应用智慧传播第一人、道行天下的亲身实践者——翟鸿燊。他号召以圣人智慧来修身、齐家、治企,百万人在现场聆听了他的开悟。  相似文献   

15.
访美随感     
快一年了,但一切犹如发生在昨天,感受依然那么的浓厚。2010年6月12日至7月2日,我作为中国图书馆信息技术组成员之一参加了中美图书馆馆员专业交流项目,为期3周的学习、参观和交流,聆听了9位美方老师的培训课程,参观了20个图书馆及机构,先后与近100位美国图书馆同行进行了交流,拍摄了1万余张照片,参加了2万4千多人  相似文献   

16.
忆汪长炳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炳老师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奋斗一生,业绩颇多,称赞歌颂他的文章也很多,我说一点我亲身的感受,缅怀老师的辛勤培育,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7.
在今春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前后,徐雁教授先后在浙江宁波大学城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处作了题为《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的专题讲座。为此,记者在聆听了讲座之后,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我在图书馆工作18年了,今年50岁,所谓“知天命”之年,感到自己与图书馆,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份G大概10岁时,我在家乡读小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县图书馆,我马上为图书馆所吸引,随后成了一位小读者。后来到广州读中学,自然是校图书馆的常客。高中时一次暑假,我曾盗用全班  相似文献   

19.
向生而死     
《从存在到存在者》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著吴蕙仪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列维纳斯是一位被我们忽略了太久的哲人,尽管他的著作正姗姗走进我们的视野,但我仍然想象不出他会享有我们给予海德格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创新——专访李幼平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淀积文化,服务大众——对图书馆及其功能的理解 初见李幼平院士,老先生就兴致盎然地同我们谈起了他对图书馆的理解,他认为,图书馆就是八个字——“淀积文化,服务大众”。李院士195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本科时他就酷爱读书,至今还对在南京图书馆的阅读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当时的南京图书馆就在我们宿舍的旁边,我经常在那儿看书。南京的冬天很冷,图书馆里有炭火,我们学生早点去,抢个位置,既可以看图书馆藏的好书,也可以在那儿做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