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等院校经济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高等院校积极扩大招生,在校生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我国27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的规模和生均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证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规模经济,高等院校的最优经济规模为在校标准生数1.4万-2.6万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2011年9月,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2560万人,他们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健身运动意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的欠缺令人担忧,亟须把健康促进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加强高等院校健康教育。加强高等院校健康教育意义重大。青年时期的体育锻炼与健康促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人力资本投资之一。重视  相似文献   

3.
1.高等教育扩招要适度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快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数量问题,另一个是质量问题. 首先是数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超常规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规模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校生猛增.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我国开始,国家开始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仅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自2001年开始,首届毕业生毕业就凸显出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的问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改革的全面推进,确实是缓解了高考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我国开始.国家开始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仅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阿挑战。而且自2001年开始.首届毕业生毕业就凸显出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的问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改革的全面推进.确实是缓解了高考竞争压力太大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在解决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本文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口和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关系,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对高等教育稳步、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本专科学生在校生达50万人,研究生14.4万人。近年来,全市每年高考录取率稳定地维持在70%左右,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基本满足了北京市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多种形态一样化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到2003年底,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接近1800万人,其中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已接近12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17%。[1]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与这个国际化、多元化的终身学习时代相呼应,中国高等院校也显示出多种形态,主要形式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军事院校、党政院校、成人高等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自修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网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其他高等教育培训机构等。然而,当今中国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均一律以“高、大、全”作为…  相似文献   

10.
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布局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趋势及特点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大幅扩张,各层次比例关系、各科类层次结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类层次结构上表现出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出现上移,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心出现下移的特点.形式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与在校生数、高等网络教育的在校生教、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公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民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科类结构上,各学科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理论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的发展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布局结构上,全国各地区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万人口在校生人数总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各地区的普通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绝对差距不同程度增大.但相对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基数较大地区在数量上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基数较小地区在数量上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全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总体上持续增长,梯队层次明显.从1998-2007年这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政府通过制定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大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最近公布了1994年对英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数及其它有关情况的调查.现综合摘译如下。一、英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就学分布据调查,英国150万高等院校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们居住地的大学或学院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统计局对英国12个地区进  相似文献   

12.
当代韩国高等教育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韩国高等教育述要袁韶莹从1945年到1994年这50年间,韩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使全世界震惊:1945年只有19所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只有7800人;1994年仅普通高等院校就有299所,在校生人数已达178万人。当代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都...  相似文献   

13.
叶卫树 《教育》2012,(29):54-5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总规模达2700万人,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时代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代。与此同时,在校大学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 90年代末 ,国家采取的中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举措 ,对于推动各高等院校走“规模、质量、效益”的改革发展之路 ,无疑是个“福音”。到目前为止 ,中国的高等教育较前几年 ,无论是校数还是在校生数几乎翻了一番 ,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等教育大国。但是 ,作为扩招直接受益者的高等院校的校长们 ,在欣喜之余 ,看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校园 ,心中也有不少的忧虑 :我们还能再扩招吗 ?的确 ,高等院校扩招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 ,比如 :招生计划、招生政策、生源市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国家调控等等。但是 ,从高等院校自身…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9年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的大学在校生数量逐年递增.今天,我们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已达27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我国大学学费的数额也在水涨船高.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大学学费成为社会猛烈抨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呈现出高校数量平稳增加、在校生规模大幅提高、师资规模持续扩大、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分学科在校生数量结构变化显著等特征.今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至2002年已经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单校区高校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致使高校不得不开辟新校区,从而形成多校区办学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党中央更加重视教育,发展更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国时的一九四九年,仅有高等院校二百零五所。在校生也只有十一万七千多人;而到一九八五年,已发展到一千零二十七所,在校生人数已达一百七十万三千多人。分别是当时的五倍和十五倍。就我省情况看,建国时的一九四九年有高等院校还不到十所,在校生人数还不到八千人;而到一九八五年,已发展到六十五所,在校生人数近十万人。分别是当时的七倍和十二倍。  相似文献   

19.
到2009年底,全国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已经超过322所,在校生规模超过214万人.其中医学独立学院有25所,对比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医学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多校区办学给高校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迅速扩大了高校招生规模、扩展了办学空间,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