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学习考察过程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借鉴德国成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双赢的战略合作机制;以合作企业为主导,按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学生;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多数企业对工学结合没有积极性,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因此,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赋予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当前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密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要根据不同专业、企业的特点,灵活采用企业辅助模式、联合培养模式和实体合作模式;要通过举办校企合作年会、参与行业协会等途径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4.
林丽 《职教论坛》2012,(14):16-18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内在要求。当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指导力度不够、企业缺乏合作主动性及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完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需国家、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各方面努力配合,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及管理办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职多层次、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系统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发展平台,企业动力不足;合作缺乏稳定性、持久性,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表面化,没有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命题,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不断探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却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双核三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职业教育背景和基本概念,提出该模式的基本阶段和途径,梳理学校实施该模式的基础和所取得的成效.最后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政府教育部门、人才市场等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实施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对发展高职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而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职业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偏离产业人才需求、脱离企业岗位要求等问题较为突出.比较分析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不足,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从校企合作共建产业...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优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文章梳理了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围绕一个中心,从三个维度、三个跨度和三种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启示,期冀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构建"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机制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就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综合机制体系,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更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二者是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基于区域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学资源;研究企业需求,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合作环境等来加强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长期研究和高职院校的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成熟和完善。鉴于此,在分析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为切入点的工学结合途径。探索政府调控、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所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高职院校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物流行业认证和物流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是衡量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技能的主要方式。在此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物流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完善两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企业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类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推进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办学理念的实现。但是,大类培养模式也给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部分专业学风问题突出、专业分流后班级凝聚力差,部分新班级无人愿意承担学生干部工作等。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经验,总结自2010年学院实行大类培养模式以来3次专业分流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高职院校大类培养模式对学生工作产生的影响和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栗建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104-106
基于对目前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加强全国性研究机构的建设;制定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构建以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执行环节的管理等策略。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成功的校企合作绝不是肤浅的物质硬件对接式的合作,而是在共同的、融通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之上由内而外的融合,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融合。文章对有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历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趋势等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郝爱文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51-53,56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符合国家要求,适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认知、实训、创新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能够培养既有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办高等职业院校,在落实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依托企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服务企业是企业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在立足企业的基础上,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企业科研生产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发展,积极开展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降低企业培养成本,达到学院、企业和学生"三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职机电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建新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12-13,43
高职机电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两方面着手,实现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订单式”培养的经验,总结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方案。这种模式具有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和优势,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