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位置与方向”“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等生活常识性内容,在生活中学和在课堂上学,侧重点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在生活中学,我们注重的是掌握技能;在课堂上学,我们不仅注重掌握技能,还要挖掘出其背后的思想与方法。下面我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通过“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捕捉“事物的特征”.“观察”“发现”“捕捉特征”的过程,是观察、认识、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主观介入的过程,渗透了自己的感受、认识与思考,联想与想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观察”“发现丰富多彩”“捕捉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创意的表达”,其实具有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叶圣陶先生已经十分精辟地阐明了阅读与作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那末,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或者说其媒介,又在哪儿?我们认为:读书主要是学习别人对生活的认识:写作却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因此,对生活的认识,便是其结合点;认识能力的培养,便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能力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习作材料,学生写的才能是“我”的认识世界的生活,才能在世界中认识“我”的生活。为此。习作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储备。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一种表达,它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二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如果所表达的是经作者认识了的生活,则文章便成为记叙或描写;如果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则文章使成为理论或对某种事理、规律的说明。这二者是紧密联系,浑然一体的。没有深刻、透辟的认识。所写的生活只能是“杂货摊”、“流水帐”;如果没有真实、丰富的生活原料作基础,则所写出来的“认识”也只能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要想真正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这两项“基本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的过程。“缺乏生活,缺乏观察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提出‘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所以说写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想”,这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就是说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教学更要充满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林建成 《教学与研究》2003,42(11):59-62
把认识看成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还只是从现象形态上看待认识 ,没有揭示认识的本质。认识本质上是人的社会生活的表现 ,是关于人自身的认识。在认识本质的问题上 ,我们应当重视马克思的“表现说”。把“反映说”与“表现说”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是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小学生运用掌握的语言文字去表现自己对生活认识的再创造.这个过程的基础是生活,是客观现实.于是在小学语文课本的“读写例话”里就有“写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等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二)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 对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一课改理念。教师的理解上也有较大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把龙虎山的景观先让学生浏览一遍;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标的意义……这类过于联系生活的例子在课堂上不胜枚举,它严重干扰了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育艺术》2000,(4):45-45
邮发代号 :14 -200总体创意全新 :针对中学生生活深处的观察点、撞击点 ,运用精彩范例 ,点燃求知之火 ,在“燃烧”中形成再认识 ,而后作文。指导 ,首先指导认识生活、认识自我 ,而后认识作文。日常练习指导栏目全新 :如“入微感觉的调动范例”、“美妙瞬间的生动范例”、“激情驱动的驾驭范例”、“哲理穿透的把握范例”、“心声破译的求取范例”等等。考场作文指导栏目全新 :如“未来大考(含中考)作文命题预测”、“考场作文审题正误辨析”、“大考(含中考)夺魁范例”、“迅速获得考场作文理想分”等等。重点难点突破栏目全新 :如…  相似文献   

14.
陈燕  胡德运 《师道》2010,(11):22-23
在“低碳”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低碳生活不仅成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理念,更是一种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低碳”理念,让数学课堂也“低碳”起来?恰好又要教学“认识升”,我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与求解之中。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这是匠心独具的论断。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完全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生活、理解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快乐。要让数学学习真正地“活”起来,必须努力让数学走进生活,焕发出数学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袁玉霞 《江西教育》2006,(12):10-11
(二)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一课改理念,教师的理解上也有较大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把龙虎山的景观先让学生浏览一遍;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标的意义……这类过于联系生活的例子在课堂上不胜枚举,它严重干扰了数学的学习。反思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是正确的、合理的,因为它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抽象…  相似文献   

19.
古代西方哲学家提出了三大生活范式:“游戏的生活”关注人的情感,是一种美学生活,热爱美;“理性的生活”重视人的认识,是一种逻辑学生活,追求真;“自然的生活”则强调人的意志,是一种伦理学生活,向往善。  相似文献   

20.
王君 《语文天地》2013,(10):42-43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