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侨批档案"是特定历史时代人类的记忆遗产。以信局网络发展为主线,以侨批实物上记载的信息为依据,考察水客个人、信局网络到侨批行业网络整个侨批业发展过程,认为闽帮侨批局作为企业组织,有其网络经营的国际化视野和金融属性,能够因时因地而变,从而促进和适应不同时期侨批的业务发展。最后以吴道盛从当信局学徒,到开办建南信局,进而创办建南银行为例,说明闽帮侨批业最终归宿是获得新生,得到了进化。  相似文献   

2.
侨乡地区的侨汇输入有两种重要的形式,即水客和侨批。本文主要介绍了梅州客家地区的水客业和侨批业的发展历史、输汇情况及若干特点,以期对这两种侨汇输入形式在客家地区的运作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后,闽南人大量移居海外,他们辛苦劳作,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付回家乡,一代又一代的闽南华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由此产生了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联系勾通的侨批业。侨批成了华侨与侨眷重要的情感纽带,也造就了闽南侨乡独特的侨批文化。而这一文化又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本文拟以早期闽南水客为例,对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闽南天一信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总银信局",位于龙海角美流传村,是旅菲华侨郭有品于1880年创办,至1928年停业.在48年时间内经历了兴衰过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在闽南侨批史乃至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闽南天一信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总银信局”,位于龙海角美流传村,是旅菲华侨郭有品于1880年创办,至1928年停业。在48年时间内经历了兴衰过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在闽南侨批史乃至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侨批及侨批业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进而从侨批业经营者主体和其运作过程中的道德意识和商业智慧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侨批业经营的诚信因素和诚信机制。指出侨批业之所以能长期诚信经营,最主要的因素是经营者受传统道德长期浸染形成的个人操守,还有运用商业智慧加以制约和保障沿途安全.  相似文献   

7.
侨批业初探     
侨批是侨信、侨汇的俗称。《辞源》对“批子”条的解释是“支取银钱的宇条”,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采取这种用法,但在福建的各种方言中,特别是闽南话中,“批”作为银钱解释却是一种基本用法。“侨批”即华侨的批信,是华侨既寄钱又寄信,因此侨批业就是为华侨汇款送信的行业,是一种特殊的邮政业务。经营这种业务的机构叫“批馆”、“银信局”或“侨批局”等,1934年后邮局则规定其统称为“批信局”。它具有民营信局、邮局、银行  相似文献   

8.
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邮政部门对侨批业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邮政建于清末,此时闽粤地区特有的民营侨批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被纳入了政府邮政管辖范围。此后,从清末至民国年间,政府邮政部门逐步加强对民营侨批业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在规范侨批行业的同时,也给侨批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促使侨批局不断设法寻求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有关侨批业的研究,探索口述历史应用于侨批研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不够宽泛,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将口述史方法运用于侨批研究中的问题。从口述史学基本理论入手,追溯了口述史在欧美和亚洲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口述史定义和学科性质,并结合侨批研究的学科特征,试图理清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在侨批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有关侨批业的研究,探索口述历史应用于侨批研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不够宽泛。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将口述史方法运用于侨批研究中的问题。从口述史学基本理论入手,追溯了口述史在欧美和亚洲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口述史定义和学科性质,并结合侨批研究的学科特征,试图理清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在侨批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侨批封是侨批档案的主体,具有社会记忆属性,可以真实地还原侨批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文章从社会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发掘侨批封“文、章、戳、图”四元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提出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江门"四邑"(今加鹤山称为"五邑")与潮汕地区都是我国著名侨乡,历史上华侨与国内联系留下了大量极有研究价值的侨批.四邑侨批与潮汕侨批相比,存在来源地区、经营商号、寄款方式、寄款额次、文化内涵、邮政处理诸方面的不同,这是深入研究四邑、潮汕华侨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2013年侨批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期间,潮汕地区的侨批收集、收藏和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40年代我国有四部著作论及华侨汇款,到潮汕地区民间集邮爱好者收集侨批封;从潮汕地区的大学、潮学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到人大代表提议侨批申遗,并获成功,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在经历了由合业向合业与分析并存格局的变化之后,近年来又出现了全能化的趋势,本以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为例,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化的条件和必然性,并对其变化过程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必然向合业化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合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是世界上银行业采用的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由于合业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并且我国面临加入WTO的挑战,有关入世可能影响我国银行制度的论断由此而起.而本文认为,由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国民待遇的特殊性,入世对银行制度的冲击是非本质的,真正影响银行制度选择的因素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加大了社会对门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现代商贸业所需门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引企入校与孵化学生创业项目是目前“校中店”建设中两种较为可行的模式.但在“校中店”建设过程中,还需解决学生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安排、“校中店”的数量、校企“双赢”、赢利分配等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混业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原有的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监管模式,正面临新的问题和制度缺陷,不利于避免监管混业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变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在吸收英国全能型的混业监管模式以及美国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从体制变革、功能变革、监管方式变革、制度变革和机制变革等五个方面创建我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的监管模式.这对于有效监控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混业经营的经济学解释及我国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大趋势蕴涵着较为深厚的经济学基础,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决定了我国金融走向混业的趋势。本文在对金融混业经营进行了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从制度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的混业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试论山西票号的信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票号是清末山西商人经营的金融企业。它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如选人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地缘和业缘组织制度等都是有利于建立内部和外部信誊的,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通过这些制度对行为的有效约束,山西票号在经营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信誉度。在倡导建立新型市场信用秩序的今天,对山西票号信誉机制的探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业迈向混业经营的法律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最后文本。它的出台,意味着在美国实行了66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业分业经营法律制度的彻底终结。在此之前,采用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英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都纷纷进行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已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再加上原本实行混业经营的德国、瑞士、奥地利等欧洲大陆国家,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普遍模式。西方金融业由分至合的制度变迁过程告诉我们:一方面,法律要顺应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