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逻辑是按照资本的本质规定性形成的一套运行机制和价值评定规范。泛娱乐主义思潮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但资本逻辑是泛娱乐主义产生的根源。资本逻辑主要通过以科技与资本合流为动力的媚俗娱乐与精准营销、以消费膨胀与消费异化为手段的娱乐商品畸形消费、以精神贩卖与思想操控为目的的娱乐崇拜与资本权威三种方式建构并强化泛娱乐主义。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泛娱乐主义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以社会主义文明新秩序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旧模式、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驾驭资本、引导与重塑民众娱乐观念是消解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泛娱乐主义弊端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具有内在的生产强制逻辑和消费强制逻辑,资本借助于这种社会权利和强制逻辑,通过不断吸收自然力和劳动力来实现其增殖的本性。外部自然被看做是有用物,人体自然被当做实现资本本性的工具,结果是一方面使资本的生命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使资本的反生态性日益暴露。资本的反生态性警示我们必须树立起资本边界意识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3.
情感消费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的情感逻辑和情感劳动的消费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情感消费是资本操纵和利用情感实现增殖的过程,情感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情感化是其根本逻辑。情感被资本所裹挟,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又通过制造虚假情感和情感的生产来实现逐利。从后果上来看,情感消费容易引发情感异化、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状况。为此,必须要首先规制和引导情感消费中资本逻辑的演绎机制,同时要促进民众情感的理性化表达和真善美发展,还要科学认识情感劳动创造价值的维度并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社会样态的基本判断。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在生产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平台消费成为主导型消费样态。从符号消费到平台消费两者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深层资本逻辑的继续和剥削样态新近演化的结果,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隐线,即加速逻辑。增殖而且是加速增殖是资本的“唯一生活本能”,刺激消费而且是加速刺激消费是资本增殖的内在需要。对社会消费样态的不同理论判断影响着对资本主义超越路径的探索。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径设计,而平台则成为当代左翼加速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基本技术“超信”,主张在当代资本主义技术速度的基础上再加速,以冲破资本主义外壳抵达后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下,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不同的社会个体或群体参与不同种类、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彰显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而文化资本正是影响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文章以社会身份为中介,分析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可能存在的同源关系、个体关系、纯食-杂食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蕴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机制;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究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三种关系的动态演变轨迹,以及驱动三种关系动态演化的社会文化逻辑;讨论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人与物的哲学思辨关系,及其交换价值的经济逻辑和符号消费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典型代表。以东至木塔乡传统村落为例,在调研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基础,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考察差异化的红色文化旅游的场域—资本—行动逻辑。研究表明,传统村落区内外红色旅游资源是建立空间载体场域的物质前提;政府、开发商、居民、游客需建立合理的场域结构和场域关系,以文化资本为中心,引导权力合理配置下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消费资本的有序转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存在时空上的叠合,场域—资本—行动应以时间为轴线、以空间为平面,进行适度的时空拓展延伸,丰富红色传统村落文旅产品及项目的多样性和可参与性。  相似文献   

7.
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追求利润、实现增殖是它的基本逻辑。在这一逻辑的演绎中,人类为追求最大化利润,实现价值的增殖,便毫不犹豫地盘剥自然、开采资源,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可以说,以资本逻辑为动力建制的物质生产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一场十分严重的生态困境,在此困境之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制约。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分析资本逻辑下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对于资本逻辑的超越,实现人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由来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不是单纯的信息产业,也不等同于高技术经济,它是建立在传统产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经济运行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包含科学技术和信息两方面内容的知识取代资本、劳动力和资源成为经济的核心增长点,高新技术不但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日益成为刺激消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的发动机,信息既是资本运营的指挥棒,也是有限资本的倍增器,它可以通过杠杆作用使以光速运行的资本对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欲望越出物质需要层面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逻辑,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遭到异化,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日益演化为权欲能指的反复叙事。这一现象是欲望叙事越来越背离自由伦理并日益转向消费伦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逐渐进入商品过剩的市场经济时代,日益显露消费社会的文化症候,消费者心理,逐渐出现由遵从商品拜物教到膜拜广告能指符号的拜物教的转向,广告传播的逻辑出现了新动态。当前消费社会广告传播新逻辑主要具有三大特征:以推销身份和欲望为广告传播动力的逻辑;以制造虚幻的类像为广告传播符号的生产逻辑;以生产能指符号为广告传播编码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生态虚无"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精神样态,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存在根源。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虚无"萌生的源头所在,资本逻辑下的强制性生产和消费是"生态虚无"全面涌现并不断加剧的内在动力,资本主导下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态虚无"在全球蔓延的根本原因。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克服资本逻辑、合理安排物质生产,解放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化解"生态虚无"之道,这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卫·哈维秉承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资本逻辑的空间化。马克思对资本内在发展逻辑的批判集中体现在获取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不断扩张的生存途径以及自相矛盾中走向灭亡的最终归宿等的剖析上。以此为底板,哈维提出了"弹性生产"、"当代全球化"、"不平衡地理发展"与"时空修复"等空间生产理论,分别对为获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的空间化、资本扩张的空间化以及危机缓解途径的空间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将资本与空间结合起来,独树一帜,极具特色,实质在于对资本逻辑的空间化批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强化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既需要重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说服力,也需要重视提升其感性感染力。在人们情感需求日益丰富的当下,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的重要性也在凸显。但为逐利而在全球渗透的资本正以极度隐蔽的方式从微观方面规训着社会,资本规训削弱了我国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主要表现在:资本至上遮蔽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束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感性粉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抽象化功利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资本逻辑塑造的技术思维在隐匿中重塑我国民众的感性认识;资本时空规训弱化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对资本主义观念的抵触。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要突破资本规训的围困,需要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为抓手防范个人主义蔓延扩张;注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的培育和建设;强化对网络空间和数字平台的系统化应用和监管;在约束资本的同时揭示资本感性规训的目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在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社会中,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生产者;那么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中,大学的使命则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生产的一个后继环节,却象征着地位,意味着一种新的道德.作为对产业社会的一种超越,消费社会在迎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在盲目"拜物"逻辑所主导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目前关于大学的话语方式逐渐商业化,大学所付出的主要代价就是普遍的不安全感,并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根源于资本的增殖逻辑,资本逻辑的泛化必将造成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资本增殖逻辑的展开过程与西方现代性的进程是同步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实质上也是西方现代性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方向,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有着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克服了西方现代性弊端,以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为基础,反映中国现代化性质与特征的现代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只要我们能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创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模式,从而就能避免西方式的金融危机在我国重演。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以来,在对现代性的诉求中,中国社会进入消费文化时代,资本逻辑成为社会发展的支配性力量。1990年代以来的消费文学——中产文学、市民文学、小资情调、青春文学顺应资本和市场的逻辑,把文学作为消费品;底层文学对资本逻辑表现出既追随又批判的双重特征。文学对资本的态度成为1990年代以来区别文学创作倾向的新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作为消费主义向数字领域拓展的产物和形态,数字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支配下消费领域数字化和数字领域消费化双向进程发生异化的结果。数字消费主义借助数字资本和数字技术的交相强化,在消费主体“产消化”中实现了“主动性”的劳动剥削、在消费需求“订制化”中削弱了消费主体的自主性、在消费关系“虚拟化”中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新异化、在消费体验“致瘾化”中催生了不节制的享乐主义、在消费模式“流量化”中诱发了庸俗化的消费审美,从而对人与社会发展产生了远甚于以往传统消费主义的危害。科学揭示数字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坚持以制度优势遏制数字资本恶性增殖、逐步实现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以及弘扬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消费观,是防范和应对数字消费主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本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资本的全球循环,形成核心国家主导外围国家的全球产业、技术和价值链,其“双重长臂外包”战略实施把外围国家纳入其控制的生产体系,同时也刺激了金融市场的畸形发展,强化了核心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借助对货币资本、借贷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全球扩张和金融化杠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化资本积累和循环,进一步加强了核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产业和金融控制,在把外围国家纳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循环中的同时,造成外围国家从属于核心国家金融化资本积累的从属性金融化。从属性金融化和金融化资本积累不仅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困扰和障碍,而且助长了这些国家金融投机性、风险性,特别是这种从属性金融化同主动金融化结合形成过度金融化,极易引发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发展要防止这种从属性金融化,避免重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覆辙,采取正确的金融发展战略,以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转化成切实的教学逻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才有可循路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可将时空观念素养概括为“知道时空事实”“建立时空关联”“建构时空解释”“运用时空思维”四个层面。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历史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时空特征,以教学问题的探究来建构时空关联,通过问题的拓展引导学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和解释史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辩证促进,培育学生深层的时空思维,启迪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