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先努 《新闻窗》2007,(1):69-71
一《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和上海天娱文化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档电视音乐选秀活动,是当下中国内地参与者甚众且收视率极高的一档电视节目。从2004年以来,《超级女声》连续三年的收视率累创新高,看“超女”、谈“超女”已经变为一种流行,“超女”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20  相似文献   

3.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X):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4.
解读《超级女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的话:《超级女声》在2005年着实“火”了一把;在街头巷尾都在热谈“超女”的胜负时,传播学界对“超女”现象的关注和研讨也在进行中。《超级女声》究竟是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积极开拓,还是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低俗的化娱乐节目?传媒专家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我们选编了四位在较的硕士、博士生的稿件,他们清新独特的视角或许会给读不同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6.
《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于是,学习的、模仿的、克隆的接踵而至。如今,一向严肃的主流媒体纷纷“俯身”来研究《超级女声》,连《时代周刊》等国外的报刊也要对《超级女声》探个究竟。其实,《超级女声》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品牌特性与众不同。比起单纯的模仿,也许…  相似文献   

7.
曾凡斌 《新闻三昧》2005,(10):23-25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的最亮丽一线——“超级女声”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狂欢拉下了帷幕,2005年的“超级女声”可以说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超过2000万观众每周关注;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报道媒体超过百家,超级女声收视份额创下国内第一,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由地方媒体占据首位。“超级女声”决赛每场的手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最后一场决赛更引来创记录的800多万条手机短信。最后,成都赛区的人气选手李宇春以352万票取了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的桂冠,  相似文献   

8.
孙举  孙科 《新闻传播》2010,(7):72-72
说到了中国的选秀节目,就不能不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虽然从开始到现在,《超级女声》几易其名,甚至从“女声”变为了“男声”,期间引起争议无数,数度传来停播传闻,权威部门介入干预,外国媒体痛斥抄袭,但这档娱乐节目所引起的公众关注度,和它在中国的电视媒体市场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留给中国电视媒体巨大的理性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9.
郑宇曦  刘燕 《新闻知识》2005,(10):78-79,72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2004年甫一面世就成为国内电视界、娱乐界的热门事件。而今年的《超级女声》比去年更火爆。成为今年最具轰动效应、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娱乐节目。节目先是吸引了怀着一夜成名的明星梦的万千少女,在长沙、成都、杭州、郑州和广州五个唱区,根据主办方权威发布的数字竟有12万名选手参与。电视台将这些水平参差不齐的“真人秀”播出后也赢得极高的收视率与广告回报。但超级女声的影响力远超乎电视,网络上的关于这个比赛的讨论热火朝天,比赛中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网民们评说的对象。而在评论家眼里,超级女声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谈《超级女声》的独特传媒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蕊 《新闻界》2005,(5):85-86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大型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报道媒体近百家,一时间《超级女声》成为了观众和传媒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但它给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冲击,给国人心灵深处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蹇莉 《传媒观察》2004,(11):52-53
2004年,湖南电视台一档名为《超级女声》的音乐选秀活动,在开播仅2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先后在长沙、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引起轰动,湖南、武汉报名参赛的选手超过万人。《超级女声》还被《新周刊》杂志新鲜出炉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了“创意TV秀大奖”,这也是国内众多海选选秀节目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6,(1):16-16
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推出《超级男声》,开办之初只有几百人参加,之后人数递增,两周内就有3000多人报名。2004年2月,湖南娱乐频道推出《超级女声》,并于五一期间运营到湖南卫视向全国播出,反响热烈。在此基础上,湖南卫视在长沙之外增加武汉、南京、成都三个唱区,于暑期推向全国,“超女”成为一个全国性活动。2004年,湖南娱乐频道成立5周年,湖南广电在上海注册成立第二家上市公司——天娱传媒,进行“超女”品牌的运营。2005年,湖南卫视继续举办《超级女声》,选择了长沙、广州、成都、郑州、杭州五大赛区,在卫视、天娱、蒙牛、电信、sp服务商等…  相似文献   

13.
蔡骐 《今传媒》2005,(10):28-29
今年中国电视最火爆的娱乐节目无疑是电视湘军重金打造的“2005超级女声”。如果说去年这档栏目进入《新周刊》所评选的2004生活创意榜还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么今年全国人民争说超女就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一个社会现象。当然,对它的评价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从电视湘军掌门人魏文彬高  相似文献   

14.
《超级女声》品牌速成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品牌是百年基业,需要长期打磨。然而,随着受众需求变化的加快,媒介传播的加速和资源整合的加强,传统观点需要改变。火爆全国的电视娱乐品牌——《超级女声》,从2004年开始,才短短两年的时问,就成为全国知名的娱乐品牌。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15万名选手直接参与,超过2000万观众持续关注,平均收视率超过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影视、娱乐和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柴志芳 《新闻界》2005,(5):87-88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经过2004年的小试牛刀后,在2005年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与追捧.与此同时,从网络媒体到纸质媒体,纷纷对超级女声说三道四,莫衷一是.不少是厚道之语,更有不少棒杀之声.但超级女声走红,收视率猛增,广告费飞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调查表明,超女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它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欢迎,是一种娱乐形式的提升,受众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李萍 《新闻记者》2005,(10):24-25
“超级女声”无疑是今夏最“热”的电视节目。对此,眨也好,褒也好,视而不见,不好。新闻传播界人士对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已在各种媒体上大量发表的评论外,向本刊投稿者亦甚多。在此,我们选登3篇来稿,从不同角度对“超女”传播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更深刻、更独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琦 《视听界》2006,(1):24-25
《超级女声》是一档由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电视选秀节目,这档节目在2005年办了第二届,吸引了4亿观众观看,平均收视率超过了央视的《春节晚会》,有15万女性报名参加,每期数百万条短信投票参与,网上相关评论铺天盖地,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超女。在短短的数月之内,《超级女声》迅速跻身2005年的十大名词之一。活动品牌化,品牌延伸出新的产业据了解,美国电视综艺类节目总收入中约有40%来自于广告收入,剩下的60%来自于对节目品牌的延伸营销。因此,由电视节目品牌所带来的延伸性的相关品牌产品的开发才是节目投资方关注的战略重点。据了解,依…  相似文献   

19.
周笑 《视听界》2006,(1):13-16
本土化是电视产业化①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类型的精英或大众文化都是特定社会群体集体偏好的客观反映,缺乏本土化的探索,中国电视产业化无疑将事倍功半。本土化的探索包括电视节目内容和生存模式的本土化,以及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的本土化。前者针对的是电视产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和动态均衡,后者强调的是电视媒介对中国特殊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适应性,两者都需要从下至上的自主性创新。本文以《超级女声》为实证研究对象,深入解析《超级女声》在推进中国电视产业的本土化的进程中做出的示范和试错,从而概括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本土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浩涓 《声屏世界》2005,(10):36-36
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新周刊》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中被评为“年度创意TV秀”。今年又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全国推广.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现阶段娱乐节目泛滥的情况下,《超级女声》基本保持同时段收视率稳定.即使在去年面临奥运冲击波的八、九月份,其平均收视率仍位列全国所有卫星频道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笔者认为,《超级女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其节目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