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通过对合肥经济圈族团式发展模式中合肥、淮南两市产业发展特征、优势进行剖解,分析科技推进淮南融入合肥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条件,紧紧围绕“两淮一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探讨区域科技发展平台和区域科技发展联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探寻建立两地科技合作协调机制的基本思路;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分层次性分析经济圈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及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口,提出合淮实现科技对接的具体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淮南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形象不明显、产业规模小等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旅游一体化"缘起于"同城化"概念,通过对淮南旅游业现状分析,在合淮同城化的大趋势下,提出了淮南旅游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内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特征,主要体现为省会优先、邻近区域优先、工资水平高的区域优先。影响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的因素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合肥是名副其实的人口辐合场,淮南、芜湖是次级辐合场,淮北、淮南、六安、巢湖等城市是对流场。分析安徽省人口流动空间分选基本特征与基本规律,对于准确掌握人口流动的基本信息,评估劳动力空间转换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合淮同城化,是响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早日形成的需要,构建省会经济圈,将打破区划界限,促进合肥、淮南两市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功能差异化定位、体制和政策统一、交通与信息无人为障碍畅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促进合肥中心城市形成:尽快形成统一协调的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合肥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能力,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A级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分布格局对区域的旅游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6年度安徽省A级景区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空间密度、空间均衡性以及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人文两个视角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A级景区呈现空间集聚型分布,空间密度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淮南、蚌埠、芜湖、黄山、合肥五市周边。(2)A级景区市际呈现出较分散的态势,整体上空间自相关性不强,而在皖南、皖中和皖北区域尺度上集中态势较高。(3)A级景区分布与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及餐饮住宿接待设施有着较高的耦合关系,而与经济和交通等人文因素的相关性系数较低,今后需强化分配景区建设的社会经济资源,进一步完备景区旅游交通网络,优化安徽省A级景区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带来了同城化的生活节奏,在社会质量理论的价值诉求下,具有民生特色的公共卫生是否符合同城化的发展潮流值得探讨.公共卫生的同城化是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卫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社会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广西西江经济带战略在大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以社会质量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西江经济带的公共卫生发展情况,提出符合社会质量价值诉求的公共卫生同城化发展举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淮南市的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农业以种粮为主,经济结构极其单一,而依托合肥经济圈,优化淮南经济结构以使淮南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必然。为此,以淮南在经济圈中的功能和自身特点为依据,构建以煤炭采掘、选煤、洗煤、电力、煤机为一体的新型工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和城市边缘蔬菜基地,建立沿舜耕山脉的新型林业和以煤炭、电力生产伴生物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淮南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淮南市的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农业以种粮为主,经济结构及其单一,而依托合肥经济圈,优化淮南经济结构以使淮南持续发展,即是机遇,也是必然.为此,以淮南在经济圈中的功能和自身特点为依据,构建以煤炭采掘、选 煤、洗煤、电力、煤机为一体的新型工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和城市边缘蔬菜基地,建立沿舜耕山脉的新型林业和以煤炭、电力生产伴生物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淮南优化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O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区位、交通、经济、资源、政策等方面显示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已具备充分的条件。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对厦漳泉三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甚至是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分析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完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能统一管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机构,并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不断深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层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做好规划、完善体系、培育人才、优化环境、同城对接、区域一体化等对策和建议,拓展了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点,明确定位课程目标,系统规划课程体系,采取开放多元的课程实施手段灵活多维设置课程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发展的试点城市,扬州需要在经济上跨越长江,融入苏南和长三角核心区。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扬州跨江融合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和平台。软件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扬州的支柱产业和先行产业,也是扬州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扬州应当紧抓同城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承接同城化所带来的各类产业和创新资源,进一步壮大扬州软件信息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扬州经济跨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筑中部崛起下的九江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系中外区域发展与规划理论,纵观九江、江西和国家层面,对九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阐述,借鉴国内外区域规划经验,提出九江城市如何准确定位,探讨其发展的着力点,明确提出“武汉-合肥-南昌”金三角都市圈的概念,并从这一区域经济角度进行九江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AHP-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适用于合肥高新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进而对合肥高新区2008、2012低碳生态发展建设现状水平与2020与规划预期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在经济水平因素、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因素和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其中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对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建设贡献率最大,达到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低碳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AHP-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适用于合肥高新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进而对合肥高新区2008、2012低碳生态发展建设现状水平与2020与规划预期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在经济水平因素、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因素和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其中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对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建设贡献率最大,达到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低碳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联系中外区域发展与规划理论,纵观九江、江西和国家层面,对九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阐述,借鉴国内外区域规划经验,提出九江城市如何准确定位,探讨其发展的着力点,明确提出"武汉-合肥-南昌"金三角都市圈的概念,并从这一区域经济角度进行九江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的总体规划和空间界定是产业布局的前提,产业布局也是实现区域规划的抓手和引擎。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在整个经济联动发展中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是最终推动内蒙古地方经济的路线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下,如何规划与布局地方的产业是内蒙古区域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的关键,也是地方经济融入全国经济总体乃至全球经济的直通车,还是促进地方区域经济转型的拉动力量。要形成国家整体区域布局规划下的内蒙古一体化经济区与区域布局,必须构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和产业创新平台,这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开放发展格局的演变历史过程入手,研究了我国新时期经济新常态下面向国际经济竞争所做出的产业调整和空间重构的思路,对于处于内陆新时期将面向大西洋开放的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开放发展给予了重点关注,提出开放合作互补升级是发展主旋律,方向主题是凝聚力,中心引领、边际效益是原动力,机制策略设计是创新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