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代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和宾他民族工业一样,难以逃脱历史的命运。尽管其发展步履维艰,效益弱微,但对陕北地区的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近代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和其他民族工业一样,难以逃脱历史的命运。尽管其发展步履维艰,效益弱微.却对陕北地区的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迁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陕北地区重工业发展,尤其是以能源化工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要求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为陕北地区的发展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杜鹏举 《亚太教育》2019,(9):175-176
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地方语言的特色,并对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阐述了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的重要意义,总结了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的措施,主要从政府保护政策、社会群众的交流与传播以及方言的留存方式上对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陕北地区地方语言特色及其重要性的分析,使人们能够重视陕北方言的保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区淤地坝在发展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淤地坝建设的重要性。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环境特点,针对陕北地区沟道中淤地坝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达到充分发挥淤地坝在发展陕北地区经济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上,作为中国文明发源地之一,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文明。而绥米一代作为陕北的中心地带更是浓缩了陕北文化的精华,甚至可以说,不了解绥米就无法了解陕北,没有走进绥米就没有走进陕北内部。而陕北地区特别是绥德地区的石雕手工技艺更是陕北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的大面积使用,石雕技艺正快速的走向衰落,如何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更好地保护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本文主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朱明王朝于陕北沿边地区设置了具有地理性质的军事管理机构--榆林镇.清朝建立后,榆林镇失去了原有的军事意义,所以在陕北沿边地区建立划一的府州县的地方管理体制势在必然.历经顺治、康熙、雍正朝的调整、改制后,陕北沿边地区最终完成了从原来的军事管理体制向府州县的地方管理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窑洞是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它与陕北独特的地缘环境、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窑洞作为陕北文化的民俗符号,承载着陕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民情、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从符号学视角入手,分析窑洞符号系统的能指和所指,进而阐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建立之后,在地跨蒙西、晋北、陕北、宁北的这一大片地域,为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资源极为富集的地区,完全有条件建立一个北方能源经济圈。建立这样一个经济圈.既有其资源条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工业基础、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依据,又有在本经济圈充分发挥其产业网络化和经贸一体化的独特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这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和相关省区经济大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辐射与近代江苏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的经济辐射对江苏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近代江苏南北在接受经济辐射方面存在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苏南拥有主导产业和经济功能较强的较大城市构成的接收极,因此接受辐射能力较强,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苏北则既无主导产业,也无较大城市,难以有效地接受辐射,从而导致了经济的滞后。  相似文献   

13.
分析陕南发展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影响因素,并进行组合分析,构建陕南突破发展的SO、WO、ST、WT策略。从区域特征与地位出发,首要发展绿色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减少环境成本,借助改善的交通条件,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构建西三角核心区节点城市,是陕南突破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窑洞式生土建筑聚落孕育了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体现出人地和谐发展观,是陕北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陕北的窑洞式建筑聚落发展及概况,分析其建筑、生态及文化、美学价值,探讨窑洞聚落不同层面的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深挖黄土文化内涵,在西部大开发及红色旅游蓬勃发站的历史机遇下,将窑洞文化旅游打造成为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实际生产环境如石油、化工、钢铁等流程工业都是柔性Flow Shop环境.文中对柔性Flow Shop调度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陕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但在后危机时代要确保我省经济科学发展、平稳上升,必须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陕西现已开展新能源开发和培育新能源产业,这将是我省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这个能源大省适应新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方言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词语都与丧葬有关,这些词语反映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陕北丧葬文化.庄严的丧葬礼仪程序表现出了陕北人浓厚的孝亲思想,也体现了陕北人死者永生与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早在5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工业内迁和三线建设,陕西有过两次跨越式发展,形成了陕西的工业体系并初步奠定了陕西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大省的基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陕西提供了实现第三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陕西在西部最主要的优势是教育和科技。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陕西建成西部地区教育强省和人才基地、科技强省和科技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