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前在中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三个难题, 即:教师讲得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少;教师布置 课外作业多,学生自由活动少;师生思想束缚多, 创新思维少。正是这“三多三少”严重地扼杀了学 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束缚了语文教改前进的脚 步。“如何解决这三个难题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语文的积极性”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求的 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冬兰 《知识窗》2013,(3):70-7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学生作文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的倾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这是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雪松 《科教文汇》2007,(10S):70-70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架空分析,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把学生视为被功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冬兰 《知识窗》2013,(1):70-7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学生作文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的倾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这是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都有阶段性 ,初中、高中、大学是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 ,就是在同一阶段中 ,知识仍还有一定的阶段性。就拿初中化学来讲 ,它讲的是化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多 ,涉及的知识点多 ,如何才能教好初中化学这门新学科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又考虑到教材中知识的逻辑性 ,很多教师都做了大量的探索 ,总结出了不少的好经验。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法或方式都离不开教材和学生两方面 ,所以在教学时 ,教师要本着把“知识体系的逻辑”和“学生认识的规律”两者有机结合的思想 ,进行教学。“瞻前”“顾后”的方法能比较…  相似文献   

6.
张爱辉 《科教文汇》2007,(3X):45-45
改变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抓住“读”这一根本。摆正“讲”与“读”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多种“读法”,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感受文章。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在读中走进作品,在读中感受生活,在读中收获成绩!  相似文献   

7.
陈菲 《科技风》2014,(19):238-238
思想政治课的“助产术”教学来自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启发,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信息加工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尽量避免“助产术”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误区,才能真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批判、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何冬英 《知识窗》2013,(18):78-78
英语交际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的“侧击旁敲”。所谓“侧击旁敲”,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尽量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侧击旁敲”与“讲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但它绝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的作用和对教师的要求。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是他们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增加了。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多说多练,这可比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难多了。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想使其能“吟唱”出语文的灵性、生机与活力,使学生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尽情地绽放,那么教师就要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的学习方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归真、入情、求美。这样学生方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享受到语文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薛永娟 《科教文汇》2007,(5S):50-50
当前,几乎所有初中语文老师都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难题,那就是小学语文使学生达到的能力与初中语文起步时的要求存在着偏差甚至脱节。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这一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语文学习习惯,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兰甜  吴支奎 《科教文汇》2023,(21):159-162
作业设计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但如今“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主要存在在作业功能上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作业形式上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作业内容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的作业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文章主要从作业的数量、难度和评价等方面分别展开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以期真正为学生的作业减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素养从哪儿体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下他的作文。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这只是其一,作文更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笔者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听多了来自老师和学生对于作文的抱怨,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不恰当的做法。笔者认为造成学生怕上作文课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作文课只是简单的“放羊式”,给了学生题目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了,一部分负责任的教师也就是批改一下,挑几篇好一点的在班上读一读,草草了事。--指导不够。更有甚者只是让学生背几篇范文来应付考试。所以造成学生怕上作文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学习,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体系在学科知识上,新课程注重的是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中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时,也应开展“以人为本”研究性教学。这是对教师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力学”是工科类院校多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逻辑性强,解题方法技巧性高。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新的工程问题不断涌现,为“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提出新的挑战。“结构力学”课程建设面临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目标更新及学生学习被动等难题。如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结构力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结构力学”课程特点及课程现状,探索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构力学”课程应紧跟科技前沿,不断更新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可因材施教,强化课内外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元化质量评价,提升“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新课程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历史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已经好几个月,这段时间,困惑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其表现为:第一.课怎么也上不完;第二,课后作业学生在教材中如何也找不到;第三,教学目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使课堂教学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结果是以前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是“推”着教师改变教学思想,现在实践中新教材就是“逼着教师与学生必须沿着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与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郑芷芳 《科教文汇》2007,(8Z):34-35
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的统计样本分析以及针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在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定位。由此本文指出,为达到使学生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转变,教师应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自身角色,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缩短师生阃距离,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鲍仁国 《内江科技》2011,32(2):84-84,93
“愉快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育融合于教学之中,真正体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文章从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吕相金 《科教文汇》2007,(1X):63-63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是广大语文教师最苦恼的。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可令人惋惜的是,小学语文作业也同样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学生写了大量的日记、作文,结果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做了大量的基础知识练习,结果做不了基础性的考试题目;学了大量的课文,却读不懂一些浅显的文章。这,难道不是语文作业一种悲哀的结果吗?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与课后作业的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类似笑话的事例:有一个作业让学生写“间谍”的反义词,学生因百思不得其解而向老师求教,老师经过讨论也不知怎样解答,学生突然说,这个词没有办法写反义词,老师你能给“总书记”写个反义词吗?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堂课的评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看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以“育人为本”,促进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谈评价一堂课的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王丽霞 《科教文汇》2009,(8):149-149
“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巧妙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