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穴位和非穴位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将大鼠随机分成非穴位刺激组、穴位刺激组(刺激"足三里"、"承山"、"大椎"、"命门"穴位)进行电针刺激,观察大鼠骨骼肌ATP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使大鼠骨骼肌ATPase、LDH和CPK活性比非穴位刺激组显著升高(P<0 01),并对协调发展磷酸肌酸(CP)供能,糖酵解供能能力有明显效果,说明了穴位电刺激能改善大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
采用穴位电针刺激方法,观察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变化状况,研究穴位电针刺激后运动员速度力量提高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发现,穴位电针刺激对运动员速度力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即时效应,而累积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探询穴位刺激对消除中跑运动员一周大强度训练导致的疲劳的效果。将运动员随机分成穴位刺激组、穴旁刺激组和对照组,每日训练后穴位刺激组进行穴位刺激,穴旁刺激组进行穴旁肌肉刺激,对照组自然休息。每位运动员在训练前一天和训练结束后一天各抽取肘部静脉血2ml,测试其SOD活性及MDA含量。每次抽血结束后测试1500m成绩。训练前3组SOD活性、MDA含量以及1500m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一周后穴位刺激组SOD活性、1500m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MDA含量下降具有显著性。穴位刺激能提高SOD活性和1500m运动成绩,降低自由基中MDA的含量,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上海体育学院14名高特质焦虑男性田径运动员,并对其“足三里”和“三阴交”施加电针穴位刺激,观察在心理应激条件下穴位刺激对运动员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运动员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实验前后运动员免疫指标(血液T淋巴细胞CD3^+%、血液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TCD8^+、TCD4^+/CD8^+%、NK%、NKT%)和心理焦虑指标的测试,为综合分析穴位刺激对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调节的效果和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穴位刺激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法,从运动训练的实际出发,研究穴位刺激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结果显示:穴位刺激法与自然恢复法相比,血乳酸、肌肉力量、30 m跑,立定跳远指标具有显著差异,说明穴位刺激能有效地消除肌肉疲劳。同时,该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穴位电刺激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采用穴位电刺激的方法,探讨其对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效果。结果显示,用穴位电刺激法能提高骨骼肌的峰力矩、功率,及膝关节屈伸肌肉的快速力量,故可作为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有效方法。其中,不同穴位电刺激的效果有明显差异,综合刺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穴位刺激提高田径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穴位刺激等实验方法,探讨提高田径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能有效地提高田径运动员立定跳远和60m跑的成绩,可作为田径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一种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分别进行穴位刺激和穴位旁开两寸的相同刺激,观察运动员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说明穴位刺激和非穴位刺激对肌肉收缩机制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穴位刺激能够使胫神经H反射速度加快,使胫神经H反射动作电位波幅显著增加。非穴位刺激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穴位刺激更能对人体神经传导产生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穴位刺激效应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穴位刺激的方法,探讨其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最佳效应的时间。结果显示,刺激时间的不同,造成效应上的差异。其中,(20±1)min时,效应值达到最高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RPE评分、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心脏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等方法对运动员心脏功能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1)穴位离子导入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无氧闲心率,提高有氧耐力,推迟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2)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运动员心脏神经肽ET和CGRP的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是:(1)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2)穴位离子导入能多环节、多层面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2.
The speed attained by a track cyclist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aerodynamic drag, being the major retarding force in track events of more than 200 m.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shoulder and torso angles on the aerodynamic drag and power output of a track cyclist. The drag of three competitive track cyclists was measured in a wind tunnel at 40 kph. Changes in shoulder and torso angles were made using a custom adjustable handlebar setup. The power output was measured for each position using an SRM Power Meter. The power required by each athlete to maintain a specific speed in each position was calculated, which enabled the surplus power in each position to b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rso angle influenced the drag area and shoulder angle influenced the power output, and that a low torso angle and middle shoulder angle optimised the surplus power. However, the lowest possible torso angle was not always the best position. Although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 riders was seen,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orso angle and drag are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等检测对男子皮艇运动员耐力训练前后的机能进行观察.结果:①穴位离子导入能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②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激素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①穴位离子导入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②穴位离子导入作为一种新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方便、简捷,易于接受,具有在运动队和体育锻炼中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冷水游泳和电击两种不同应激因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水游泳和电击对小鼠进行刺激,15天后,用Y-迷宫进行记忆检测并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冷水游泳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而电击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衰退。两种应激形式对小鼠的学习记忆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说明了强烈刺激或不适宜刺激可损害小鼠的学习记忆,而只有适宜的应激刺激才有助于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