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挫折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2.
当学生去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时,他们动机的行为往往受到阻挠、干扰,产生障碍.这种障碍被称之为受到“挫折”.挫折是由各种各样的情境引起的,它会削弱或改变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动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克服挫折,获得更好的成绩.挫折主要分为:1.延迟性挫折.这种挫折是由于机体暂时没有得到某种行为后的那种强化而产生的.当学生的某种行为经常受到强化,而现在强化被延迟了或者得不到适当的强化时,就常常会造成挫折.比如:有一个学生熟记五个生字需要十分钟,由于其它情境的影响,在十分钟内未记下,这一学习目标的实现被延迟了.延迟的时期是不相同的,从一瞬间到无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干扰,使目的无法实现,动机难以满足时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就叫心理挫折。中学生正处于花季的年华,充满可贵的理想追求,而又能力有限,初涉世事而又缺乏应对经验,因此挫折感常常充塞于他们的心理感受之中,大致表现为:1.因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需要挫折;2.因行动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产生的行动挫折;3.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产生的目标挫折;4.因失去个人所有而产生的操作损失挫折等。一个人在遇到挫折之后,不管原因来自何处,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相似文献   

4.
一、挫折行为的表现特征 调查表明,职专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都曾有过遭受挫折的体验。挫折行为在表现形式上有以下特征: 首先,在受挫折的程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自90年代以来,一大批独生子女相继进入职业学校,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新的变化,他们兴趣广泛、见多识广、自尊心强,但由于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总的来说,多数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极易产生心理重负,无法忍受所受挫折。而有的学生因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熏陶,认为受挫折不会…  相似文献   

5.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和体验。择业挫折同其他挫折一样,包括择业挫折情境、择业挫折反应、择业挫折认识三个方面的涵义,三者中择业挫折认识,即对择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择业挫折情境,不同的择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择业挫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择业时由于知识缺乏、能力缺乏、经验缺乏、物资缺乏而产生缺乏挫折;另一种是由于在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产生的阻碍挫折,这种阻碍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观念性、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6.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分析挫折心理是指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因此,挫折心理也可以称为受挫心理,是由挫折引起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情况的阻碍或干扰,使学生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主观因素是由于个人的某种条件受限,如精神气质、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能体力等限制而达不到所期望的程度而产生挫折。由于这些客观与主观、外部与个体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就促使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具体说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庄可 《辽宁教育》2006,(4):22-23
挫折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是大的坎坷就是小的麻烦,虽然不喜欢它,但又躲不开。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的发育、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知识的增加,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经验不足,经济上没有独立,心理上存在着依赖感,他们对生活、未来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形成种种矛盾;加之,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尚不强,在种种矛盾面前必然产生心理上的挫折,并表现出种种由各种挫折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对此,有的学者称之为“青春期综合症”或“挫折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心理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受到阻碍干扰,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反应。幼儿受到挫折后,可能会产生冷漠呆滞、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甚至失去信心等情绪反应。有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爱,参加游戏或其他活动未能如愿,就采用捣蛋行为,寻衅肇事,以抒发内心的郁闷,求得心理平衡。有的孩子受到挫折后,往往将愤  相似文献   

9.
刘凤娥 《科学教育》2004,10(6):F003-F004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感与日俱增,内心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心灵处于一种极不稳定和不平衡状态。他们的人格一旦受到损害或碰撞时,难免会不服甚至产生抵触行为,形成逆反心理。尤其是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与你发生冲突,种种不愉快的事势必会发生。或是当场顶撞;或是公开辱骂;或是恶意攻击;或是故意捣乱;悲剧往往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如何增强青少年学生承受挫折能力湖北省老河口师范学校常国战,张新哲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障,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青少年学生涉世不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动机引发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班会主要是针对学生意志薄弱,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表现不积极,状态低迷;或是耐力不够,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等现象而设计。旨在通过故事的感染、经历的分享、情境的表演来激发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促其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相似文献   

12.
一、面对实际 ,因材施教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他们听懂、学会并能应用于实际。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 ,缺乏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挫折或打击 ,感到自卑 ,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 ,鼓不起勇气 ,即使做了也坚持不长久。有的学生把老师的善意帮助视为看不起他或在讽刺他。另外 ,由于生理、才能或社交技巧方面有弱点 ,有的学生产生逃避和自我保护心理 ,行为腼腆。根据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教学实践 ,我认为加强思想信念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等方面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受到各种挫折。作为教育者,研究挫折心理的理论,探索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挫折的各种表现,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这对教育管理中防微杜渐,将消极因素和消极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正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挫折”这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使用的,是含有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心理学是侧重从人的内部状态来研究挫折,挫折就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客观的原因与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是指由于外界事物或情况阻碍人们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这里有自然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与思考张太华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遭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挫折承受力则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有无摆脱其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干扰与阻力,使动机得不到实现而产生的失意、烦恼、沮丧等情绪。人对挫折容忍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心理学卜把受挫折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叫做“挫折耐力”或“挫折的容忍力”,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挫折的能力。挫折容忍力可以说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之一。它与个人的习惯态度等行为相似,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赵复查 《教育探索》2000,(7):39-39,79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中小学后进生的形成纵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就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挫折心理。学生受到多重挫折后阻碍了智力的发展,才逐渐演变为后进生。 挫折是指个体为了满足需要,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行为时,遇到人为或环境的阻碍与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或满足不够充分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失败、屈辱、放弃、愤恨等都是遭受挫折的外在表现。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挫折的产生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学生个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1.来自教师的影响教育…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障碍,当面对障碍感到无路可走时,便会产生一种遭受挫折的感觉。挫折即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对于技校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在技校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挫折,因为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必须清楚产生挫折的原因。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指身…  相似文献   

18.
所谓挫折感,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它是一种主观体验,因人因事而异。挫折,包括由于遇到内、外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自己全部或局部的意图、期望与目标,或由于造成某些不良后果与损失而遭到别人及社会的非议等。每个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都要遇到一些挫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由此而引起的挫折感,可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它会使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9.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0.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状态的心理特征。对中学生来说,心理挫折如果解决的好,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促其成长;反之,就会妨碍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健康心理。未来社会具有快节奏、激烈竞争与不断变革的特点,要求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挫折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发掘潜能,完美自我。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的限制而导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