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教育至少有艺术学科教育、艺术教师教育、公共艺术教育三个层面,和综合式艺术教育和分科式艺术教育两种方式;长期以来,艺术学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替代艺术教师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分科式艺术教育替代综合式艺术教育的做法,滞后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艺术教育专业划归教育学学科门类,有望结束艺术教育的混乱状态,使艺术教师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走上"为教育而艺术"的正确道路;理顺了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关系,中小学分科式和综合式两种课程体制并行的课程改革倒逼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改革,必须从两种课程体制中做出选择,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必须首先确定各项艺术技能的最低标准,而中小学艺术教育也同样需要这个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背景下公共艺术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公共艺术课程的选择性不强;缺乏高素质的教育师资队伍。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建立健全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创建丰富的艺术教育课程;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建设公共艺术团体;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艺术实践是提高公共艺术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在高校艺术教育师资、教学资源等要素有限的情况下,结合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开展艺术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为高校更好地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类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对价值的追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理应有它的价值所在。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智育、审美、情感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探讨的同时,还重点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促进价值,并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艺术的"本体"价值,而且还要重视挖掘艺术教育的"外沿"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公共音乐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因为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是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通过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就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自开展以来,得到了非艺术专业在校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从中获益匪浅.然而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师资问题.文章从理论需求、现实困境和建设策略三方面,论述了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影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面临的问题和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以期高校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据,做好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从根本上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地方文化和本土艺术。本文从保护、弘扬本土艺术,丰富高校艺术教育资源和提升地方文化形象三个方面,阐述了本土艺术走进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的必要性,以期使本土艺术能够正规、系统地融入高校公共艺术的教学活动中,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并针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意义定位、公共艺术教育在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大家能对此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体育舞蹈是集体操、武术、音乐和动作技能表现能力于一身的一门课程,它在达到提高身体机能、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通过舞蹈元素与形体艺术的结合,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舞的形式诠释"动"的概念,通过技能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学习了如何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运用文献分析、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参与北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教学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上表明: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教育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教育近年来得到不少高等院校的重视,其将娱乐、欣赏和基本常识融为一体,通过艺术的手段,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在过去的几年,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的较为顺利,但是不同于其他传统科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为了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艺术审美素质更加优良,必须对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积极探索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为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艺术形态,在不断的发展演绎进程中,总是和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电影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视觉奇观艺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形成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新视觉文化媒体艺术。在追求视觉奇观效果的年代,美术设计和电影艺术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在当代电影中营造出美术设计先锋、对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共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因其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性而备受瞩目。艺术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部分,借助艺术教育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文化理解,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试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简要分析艺术教育在云南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以及三种艺术教育途径,以期引起更多学界人士关注这一特殊族群的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4):F0003-F0003
“艺术教育”课程是保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发设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突破一般专业艺术教育的单一模式,建立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形式。它以艺术为媒介、通过参与艺术活动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格人性塑造,教学效果娃著。该课程相继被评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合唱属于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艺术形式,而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湖南工业大学开展合唱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杜丽姣  边霞 《美育学刊》2020,11(1):7-12
美国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在经历进步主义、结构主义立场之后,正在跨入新的时代。当前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更加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带有明显的社会重构功能。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应在考虑文化适宜性的前提下积极了解国外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思考、寻求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儿童艺术教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育的重大变革。近期,跨学科融合交叉的教育研究范式在艺术教育研究中得到了积极运用,打开了艺术教育研究的视野,引发了艺术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相关性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艺术教育评价研究的范式转换;二是从单学科研究到融入神经科学的艺术教育研究方法的范式转换;三是从研究艺术到艺术作为研究(艺术实践作为课堂研究)的范式转换。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诸如过于偏重文献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等问题,因此艺术教育研究视野的拓展与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今后,我国艺术教育研究不仅要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与提炼,同时要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积极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艺术教育研究,做出原创性贡献,推动艺术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波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相关联的艺术运动.它涉及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如广告,服饰,产品包装,建筑设计等等.本文对包装设计中的波普语言作了客观阐述,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波普艺术语言运用到包装中,这样既能达到产品的有效销售,又能满足年轻一代的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以其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审美水平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省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可以作为艺术教育的素材,受教育者乐意接受.艺术教育对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可以在使社会和谐发展、使道德意识得到提高、使科学知识得以传播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文化强国力、文化美中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强力感召下,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更应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琵琶艺术是中华音乐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乐器中又被称为"民乐之皇后",学校公共艺术课教育在引入琵琶音乐鉴赏进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挖掘其承载的人文精神、人性深度、艺术境界、思维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感知求索能力、体察体验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梦想,抓住琵琶艺术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对学生进行琵琶音乐鉴赏的"诗意启蒙",把琵琶音乐善于营造不同审美意境、善于创造不同艺术风格、善于表现不同情感情趣、善于关照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质,作为鉴赏的关键,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