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学是 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到我国的。 20年来,传播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不少争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产生  关于“传播”一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作了如下介绍:  “传播”是英语 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它的主要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 communic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 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因此,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关于“大众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著、 1982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于把新闻称为“宣传工具”、“宣传手段”,至今也常常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叫作“新闻宣传”。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传播学,开始把新闻视为“大众传播媒介”,又常常冠以新的称谓:“新闻传播”。宣传和传播不是同一概念,新闻宣传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教育灌输作用,新闻传播则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告知交流作用。那么,新闻到底是“宣传工具”还是“传播媒介”?新闻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宣传群众”还是“传播信息”?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还是“大众传播工作”?对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些同志提出:就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特征来说,可以说是以电子音象技木为手段的大众传播媒介。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意见。过去把它说成“宣传工具”、“宣传鼓动工具”、“宣传教育工具”,也是对的,但现在看来,含意太宽泛  相似文献   

4.
目前,苏联的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广播电视在当前改革中的巨大推动作用,非常重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工作,要求他们坚决贯彻民主和“公开性”原则,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积极参与改革,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媒介有机体”和“媒介系统”构成了传播生态理论的两大概念基础。这一理论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持续生存能力和依存关系作出了独特的解释,并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三大特性:生命陛、独立性和依存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基层大众媒介,在党政宣传、民生资讯、文化娱乐等方面内容的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扎根本土,在中国媒介生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CiteSpace软件能够对历年以“城市广播电视”“城市广电”为主题的CSSCI(含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突变分析与共现分析,为梳理城市广播电视研究的主题脉络、全面把握城市广播电视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动态提供了工具。在历年的研究中,“改革”成为研究的重点,为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在实践中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理论总结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在“关停并转”的浪潮下,城市广播电视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媒介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各种媒介自诞生之时起就对受众产生着影响,而我们对媒介在社会文化、政治信仰、经济生活方式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媒介特殊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议程安排”理论研究诞生于七十年代,是美国大众传播理论的新发展。一、“议程安排”理论的研究概念“议程安排”理论所研究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何通过自身选择或强调的新闻报道,使媒介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使媒介的议程对公众的态度产生影响。所谓媒介的议程是指新闻媒介的把关人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选择并加以突出报道,从而引起公众对某些问题重视的过程。这项研究起始于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新闻学副教授马克斯韦尔·E·麦库  相似文献   

8.
黄洁 《新闻界》2006,(6):99-100
一“、媒介空间”的机制与功能“媒介空间”概念由约翰·哈特雷(John Hartley)提出。澳大利亚电视学者麦克·金认为,“媒介空间”的理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前苏联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①事实上,“符号空间”这一概念,尤里·劳德曼1990年才开始使用,并非尤里·劳德曼首创,而是根源于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显然,作为后起的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学说建立在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说”基础之上。麦克·金指出:“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原来是指符号内容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保持并滋养着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9.
新论点击     
战争与传媒,谁塑造了谁?董岩、杨楠撰文指出,首先,战争“塑造”了现代传媒的传播制度与理论:战争的需要促成了新闻制度的产生,西方“国家干预、政府控制”的新闻政策被逐步强化;而战争也给予了传媒学者新启发,催生了新概念,如一战后学者对宣传的研究分析被视为大众传播效果的最初理论,二战中“宣传”的概念变形为“心理战”,随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心理战”扩展为全方位的“信息媒介战”等。不断出现的战场,一方面塑造着不断变化的传媒,一方面也给传媒的研究带来新课题。其次,在信息社会,随着大众传播形态的变化发展,新闻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媒介专业主义与商业主义孰重孰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专业主义与商业主义存在的理论基础 对于新闻事业的功能与属性的认识,在我国新闻界有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王中教授曾提出报纸的两重性,一是宣传工具,二是商品,要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在”尊重新闻规律”的旗号下,新闻界摒弃了“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论,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载时事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随后,信息概念的  相似文献   

11.
1968年 ,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维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率先提出“议题设置功能”理论假设 ,并采用定量方法加以验证 ,成功地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崭新境界。这一理论认为 :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 ,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因此 ,当大众传播媒介大量、集中报道某个问题或事件 ,受众也就会关注、谈论这些问题或事件。当时 ,中国 (本文专指大陆 ,下同 )正处于“文革”热潮之中。如今回过头看 ,就大众传媒的实践而言 ,“文革”倒是将“议题设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错误路线主导下的传媒…  相似文献   

12.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王君超博士所著的《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一书,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大众传播媒介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结合作者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实际,从媒介批评的定义和基本属性入手,依次探讨了媒介批评的起源、理论、标准与方法,并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和中国当代的媒介批评予以评析,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的途径。该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对于媒介批评研究、新闻阅评以及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专家认为该书书稿“填补…  相似文献   

13.
能和这么多老前辈、老领导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时各执已见相争不让,反映了广播电视理论界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空气日益浓厚。我们青年人为此深感鼓舞。这次研讨会打破了长期以来用“新闻工具”作为广播电视整体定义的旧框框,大家几乎一致赞同以“大众传播媒介”取而代  相似文献   

14.
杨鹏 《当代传播》2001,(2):18-20
针对目前“媒介”概念使用混乱的情况,本从词源角度对其加以概念辨析,[运用传播学理论阐明媒介在传播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目前一般意义上的“媒介”即为大众传播媒介,媒介的多义性,是造成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源,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自觉加以必要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广播电视在新世纪面临激烈竞争在新形势下 ,广播电视产业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因特网的冲击近几年来 ,“电视速亡论”时有耳闻 ,“电波媒体不敌网上媒体”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 ,“电视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恐龙”的论断也已经不太新鲜。有人把电视称为危机四伏的“朝阳产业”。因特网对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全新的冲击。一方面 ,因特网上的电子函件、众多的网址和种类繁多的信息服务 ,与大众传播媒介形成新的竞争领域 ;另一方面 ,大众传播媒介纷纷上网传输 ,把因特网作为一种新的传输和体现方式。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习…  相似文献   

16.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17.
我曾接待过一位英国的报界友人,他告诉我,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问我们的情况如何?我告诉他,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也很快,但报纸的发行量总的来说还是逐年递增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党报,除有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之外,还有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先进典型的宣传,是我们党的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内容和手段,这是毫无疑义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新闻宣传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很多新闻理论家、传播学者及政治家反对、抵制新闻的宣传观念,历来把宣传视为讨厌的字眼予以斥责。他们认为,宣传不是新闻的本性,借助新闻搞宣传是对公众的愚弄,是把新闻媒介变成了政治的传声筒。但西方仍有一些传播学者和政治家,认为新闻具有宣传功能,赞成并接受新闻的宣传观念。美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多次使用了宣传概念。他认为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表观为宣传性。如果对它不加适当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因为大众媒介是宣传媒介,而美国人却特别害怕宣传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有关传播内容如何影响受众,存有两种主要的理论,一为“模仿论”,一为“含义结构论”。最初由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等人在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模仿论”,主要从总的方面解释人们如何获得新的行为方式,试图解释人们怎样观察他人行动以及怎样采纳这样的行为模式来处理应付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含义结构论”则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描述现实世界时,赋予语词和其他符号一定的含义或暗示出一定的观念指向,从而影响受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进而影响受众的行为。“模仿论”注意模式的刺激与受众外部行为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国家广电总局把2005年确定为“农村服务年”。为更好地配合总局的中心工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浙江省海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海宁潮·天通杯”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活动。应征论文围绕主题可以结合农村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和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各方面的工作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