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均开设了中文继续教育专业。面对生源素质不高,以及由于市场需求萎缩和就业政策调查导致的就业难度的加大,有关学校只有强调中文继续教育的精英性,理性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方能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滕杰 《成人教育》2014,(1):19-2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借鉴"以他方为中心"办学理念,对我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求在办学理念、发展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经济由"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轨,必然导致高校继续教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型,这既是高校继续教育追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然而,构建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首要的任务是厘清和阐释构建该体系的几个核心概念"服务"、"区域"、"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及"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的基本涵义,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服务型继续教育的理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大学职能的再认识和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进而推进继续教育实践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经济由“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轨,必然导致高校继续教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型,这既是高校继续教育追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然而,构建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首要的任务是厘清和阐释构建该体系的几个核心概念“服务”、“区域”、“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及“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的基本涵义,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服务型继续教育的理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大学职能的再认识和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进而推进继续教育实践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我国继续教育的背景、内涵、目标、模式与运行机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继续教育的主力军,需在继续教育中更好的发挥服务公众与社会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为我国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引领方向。本文借助战略生态管理理念来思考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和创新,建立高校继续教育对我国继续教育战略环境的长期适应性和生态进化能力,实现高校继续教育和我国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继续教育是高校与社会、行业及企业相关联的桥梁,是高校教育体制的重要分支,是学校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从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标:从差异化比较视角出发,研究全国各个本科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站上关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开设情况.方法:通过对各个学校门户网站上关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开设情况的一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各个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结论:研究发现全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遵循了核心—边缘发展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类型等指标上核心地区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边远地区,地缘优势、经济优势和资源聚集优势都带来了非学历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均衡.各高校需要结合自己高校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和所处地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学校资源优势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找到各自发展中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从总体看来,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思路:创新教育理念,绘制教育的蓝图;注重需求分析,构建多元化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创建学习型组织;健全运行机制,增强教育实效性;促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娟 《成人教育》2014,34(10):53-56
我国普通地方高校大多用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条腿走路,但发展并不均衡,继续教育普遍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在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培养人才的优势。普通地方高校有必要正视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尴尬处境,正确协调处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关系,实现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从其属性而言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延伸 ,是属于“成人教育”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 ,二者的内涵、作用、地位发生变化 ,不能把“继续教育”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教育” ,应从战略高度 ,认识“继续教育”事业的地位和发展走向。高校应成为继续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国外的理念和技术 ,推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以高校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然而,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并不理想,教育理念落后、办学模式呆板,管理制度单一,运作模式僵化,投入不足,资源有限,教学质量不高,社会信任度下降等。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已陷入发展迷失的状态。本文试分析高校继续教育迷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对策,以期待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对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福州市五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的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与分析,提出了树立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正确理念、优化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设计、完善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方兴未艾,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其各方面优势,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助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西南交通大学通过探索、实践,提出满足新发展征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理念,通过分析自身优势,制定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方向,有效探索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之路.同时,通过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建立了服务学校思政工作、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教师发展工作路径,有效提升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主导,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继续教育主要培养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各种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本文根据高校继续教育特点,阐述了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介绍了目前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的转型。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落后,阻碍改革和发展健康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普教化现象严重,高校继续教育优势资源短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陈旧等现状,对构建完善的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普通劳动者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当今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在教育理念、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考试评价、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理念自从被引介国内就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终身教育与我国当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已然密不可分,它是继续教育的理念支撑和重要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继续教育主要为已经完成学历教育及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提供知识的更新、提高、拓展、完善,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应围绕终身教育理念进行继续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暑期学校有其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以树立国际化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拓展跨国(境)校际合作和交流项目,并试点开设暑期课程,进行学分互认。通过实践,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暑期办学与学分互认机制,为高校国际化进程提出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既是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理念,也是促进高校继续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保证。在新时代,我国持续推出具有可行性的终身教育政策,弥补传统继续教育体系的缺陷,为继续教育院校学员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简要探究我国终身教育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针对终身教育政策助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强化管理技术应用效能、发挥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特色等策略,为发挥终身教育政策的功能,解决培育卫生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继续教育人力资源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制定和落实继续教育人才战略规划对加强继续教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全面分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人才战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举措与保障机制,为我国继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