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品,但装裱是其成为艺术品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国书画装裱已有1700年的历史,它是在不断继承、发展中逐步完善的。但时至现今,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诸如装裱工序的繁杂,生产条件的苛刻,受温度、湿度、天气、季节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它仍不能满足艺术观赏者特别是普通群众的需要。最近,在北京玉泉路花鸟鱼工艺市场的凌翔图画苑装裱店,一项新的装裱工艺引起了广大书画界人士的关注。这家装裱店创造发明的、独特新颖的“张氏书画装裱技术”,不仅轰动京城,而且在全国独树一帜。该字画装裱店虽名不见经传,而慕…  相似文献   

2.
翻拍字画既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还可用于各类印刷品的制版。 把字画画面摆放平整。翻拍字画,要先把字画的画面摆放平整,避免出现光照不均匀的现象。已装裱好的字画,可挂在墙上或平铺在乎整的板面上。未装裱的字画,可放在一块白色油漆板或光洁的吹塑纸板的板面上,用毛刷轻轻地将字画刷在板上,让字画平整地紧贴在板面上,才能用于翻拍。  相似文献   

3.
浅谈古籍书的修复及字画装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修复与字画装裱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都是师搏口手相传。本文从理论上将古籍修复与字画装裱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希望对专业人士有所启发,也有益于广大爱好者对有关常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在海口的热闹街区,如果是书画爱好者,总会注意的一种与书画有关的店铺——书画装裱店。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十几年来,出现了若干间书画装裱店,比较早的有位于新华路,海口图书馆的“骏雅斋”(广东书法家陈景舒题名),海口戏院附近的“楚云轩”;又如龙华二横路的“墨雅斋”、“玉明堂”(沈鹏题写)等。海口的装裱店除了承领“装裱”书画业务外,还经营文房四宝之类的商品。这些装裱店的老板及装裱工大多来之大陆各省。海口究竟有多少间装裱店,我没有统计过,可就自己来说,写好一幅字或完成一幅画作后,拿去装裱是比较方便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画装裱隶属一种特殊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源流长,凡是从事此项任务的工作者,都具备着一定的传统经验,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人们住房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修养、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书画这门高雅艺术鉴赏品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进行书画装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如何进行书画的装裱已成为书画装裱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书画的装裱 1.什么是书画的装裱? 装裱书画简称裱画,它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裱、装潢,旧书画的去  相似文献   

6.
字画馆藏作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理应纳入各级图书馆的馆藏序列,得到图书馆人的正确认识与重视,并制定和完善字画馆藏的收集、保存、装裱修复等工作程序。同时,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字画资源拓展和深化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通过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7.
赵银女 《兰台世界》2016,(20):33-35
字画档案兼有艺术品和档案两种特性。由于字画档案有着来源渠道多、年代跨度比较大、规格和形状比较多等特点,这些字画作品无论是否经过托裱或装裱、装帧成卷轴和挂片等等,基本都是以原始状态存在,这就给保存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针对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完好无损地保管字画档案并就分门别类地存放、利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兰台小灵通     
<正>在云南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云南省2019年财政支持项目,大理州档案修复中心近日在大理州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修复中心占地150平方米,配备有多功能档案修复工作台、字画装裱机、压平机等档案修复设施、设备和工具,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修复中心的投入使用将对提高国家重点档案保护水平、抢救大理  相似文献   

9.
古人常用黄蘖汁染制潢纸装裱经书字画,故得名“装潢。”书画妙墨又因边缘镶嵌绫、绢和锦等装饰材料,其形状有如水池,因而又将“潢”释作水池,名曰“潢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裱背也。”所以装裱又称:装潢、装池、装活、装背、装褫、裱褙和潢治等。  相似文献   

10.
我地区共八个县、市,县县建立了文物管理所,桂平、平南建立了博物馆,现共有文博干部56人。自1981年以来,我们连续举办教育培训班8期,其中普及班2期,专题培训班有:文物考古、文物普查、古陶瓷、古建筑、字画装裱、文物点登记等6期。培训人数220人次。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培养一支有一  相似文献   

11.
感悟穆青     
一日,在资料室翻阅近期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4月2日第二版《穆老的生日》一文,连同范敬宜同志《贺穆青同志八十寿辰》的赠诗、注释及一幅生动的喜庆照片,一并映入眼帘,简直令我如获至宝,急忙拜读。原来,今年3月15日,是新华通讯社老社长、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同志八十大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意在北京聚仙人人大酒楼举办晚宴,与穆老一起过生日。为了增强喜庆气氛,范敬宜同志请裱画师连夜将诗歌装裱妥当,在穆老生日晚宴上当面朗诵:秀山神州笔一枝,如椽如匕如柔丝。雷霆一怒见风骨,典范十章成史诗。遍踏五洲明大势,回翔…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传统修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裱”这个概念是60年代中期在档案界启用的。“修裱”,简言之即“修补”、“托裱”之意,其目的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恢复其原有面貌、增加强度、延长寿命。修裱不仅是破损档案修复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修复图书、字画技术的核心内容。图书界对图书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为“装修”,其技术关键在于对书叶的保护,修补、托裱乃是保护书叶的核心。文物界对字画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是“装裱”、“装潢”、“裱背”、“装背”等,其技术关键在于对画心的保护,修补和托裱乃是保护画心的核心。因此,修裱技术对于修复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来说是彼此相通的。 我国修裱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有一个名叫虞和的人,对于修裱技术有过论述,后来宋文帝刘义隆的亲信、历史学家范晔也善于修裱,这两条材料就足以说明修裱技术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虽然留下的著述极少,但经过1000多年的心授、言传、身教,这项技术在我国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档案、图书、博物部门保护与抢救档案、图书、字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装裱入门     
书画装裱是我国一门独特的传统工艺。本文就装裱历史、装裱工艺流程和装裱工具做了简明的介绍,是档案工作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白公退入紫烟,久在江湖望政坛。冷眼朋辈纷落马,庆幸当年不枉权。”令年年初,邵秉仁写下了这首题为《反腐倡廉有感》的诗,并把它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走进他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办公室,墙上这首未经装裱的诗显得格外令人瞩目。中秋节期间,这幅字画曾在一次书画展上展出过一次。当时主办方认为后两句内容太敏感,请邵秉仁将之修改。于是,邵秉仁只得把这两句改为“借得剑气荡浊水,换来清风好扬帆。”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持续发展字画馆藏的5个理由是:字画本应属于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圈忙靖收藏字画有相关法规支持,字画在图书馆可得到专业保护,字画藏品可满足读者的读图需求,字画数字化足数字化复制保护工作的难点。延缓字画损耗的保护工作实际是维护、发展这一特色馆藏。  相似文献   

16.
装裱工艺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代随着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装裱工艺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唐代张彦远《历史名画记》一书中有《论装背□轴》一章就专门论述了书画装裱工艺。他指出:“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可见,装裱工艺在晋代以前已经出现,只是工艺“不佳”,“宋时晔,始能装背”。就是说南朝宋时,装裱工艺日趋完善。装裱工艺是始于晋代以前,而完善于南朝宋。在唐代,唐代宗李世民曾设专职官员褚遂良、王知敬等监管“装潢”。张彦远在《论装背□轴》一章中论述是以证明这一点。他指出:“凡煮糊必去筋”,“入少细研熏陆香末”,“永去虫而牢固”。他还指出:“勿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大薄幅生纸,纸缝先避人面及要节处。若缝缝相当,则强急,卷舒有损,要令参差其缝,则气力均平。太硬则强急,太薄则失力。”他还总结了季节的变化与装裱工艺的关系:“候阴阳之气以调适,秋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署湿之时不可用。”他还提出了整理古画的操作方法以及轴杆与轴头的品种及要求等。  相似文献   

17.
书画装裱技术是我国传统装璜工艺,书画作品只有经过装裱才显得更完美。但是,经过装裱的书画作品很容易产生霉变现象,轻者出现斑痕,破坏书画作品的美感,重则颜色脱落或局部断裂,毁坏整个作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装裱材料本身为霉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装裱环境和书画保管环境受  相似文献   

18.
传统装裱枝艺伴随着书法、绘画艺术的形成发展运应而生,自晋以来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已有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社会的进步发展,使装裱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延伸,珍贵史料、重要文物、学术图解、机械图表、教学挂图等广泛应用装潢工艺。博物馆中残缺破损文献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传统装裱艺术的再应用。装裱古籍或书画旧时亦称装褫,即有剥夺揭脱破残污损旧裱,重新装潢之意。传统装裱工艺大致有除污、揭旧、修补、托裱、全色等内容。文献修复中的装裱工作,基本沿用或借鉴与移植传统理论与…  相似文献   

19.
孙玉东 《兰台世界》2017,(6):120-122
中国书法和绘画,在世界的艺术之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书画要展现其魅力离不开装裱,没有经过装裱的书画悬挂其艺术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书画装裱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热门行业,各种新的样式也层出不穷。人才的需求使书画装裱已经开始进入大学课堂,为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这一传统手艺,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初次接触装裱到从事档案修复工作,算来已有30余年,我如花似锦的青春也在似水流年中溜走. 记得30年前的一天,父亲要参加省里举办的书画展览,作品写好后,请杨凤兰老师装裱.杨老师是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夫人,也是当时河南省为数不多的装裱大师,能拜求其装裱也是一幸事.作品装裱好父亲就派我去取,我如约到了杨老师的单位--郑州市群艺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