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哀牢是滇西南地区一个巨大且庞杂的族群.保山是中国历史上永昌郡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昌宁地处永昌、顺宁两郡之间,应属古哀牢国范围,而在此地发掘出的昌宁大甸山古墓群,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推测属于哀牢文化遗址.关于哀牢的族属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是哀牢地区考古及对哀牢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是研究哀牢文明起源发展的基本实物凭据,拟从现有资料出发,尝试进一步揭开哀牢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哀牢国是否有巫风存在?史籍无正面记载。但根据史籍中的只言片语、神话传述和考古出土大宗祭器,可以管窥到哀牢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不仅巫风正盛,而且已具有奴隶主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3.
滇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一度兴盛于滇池和玉溪“三湖”周围的一个神秘古王国,在历经数百年的辉煌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今天,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滇国逐渐向世人掀开它神秘的面纱。考古发现证明,玉溪是滇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青铜文物,再现了滇国的社会、经济、军事、宗教、艺术等,见证了这个古王国曾经有过的灿烂文化。李家山古墓群位于星云湖畔的早街村后玉溪文化博览 江川李家山青铜文物@陈泰敏 @李红成  相似文献   

4.
杨慎是滇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云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下,杨慎凭借着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思想情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文人知己、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砥砺,以其诗歌创作、授业解惑的实践活动,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作示范,对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来说,《哀牢传》也是一篇很重要的民族学文献。哀牢归汉的根本动机可能是为了借助汉朝政府的赏赐与封号强化哀牢人的民族认同,保持哀牢民族的继续生存与发展。从民族交往需要来看,民族统一需要对异民族进行田野调查。哀牢民族的民族认同与汉朝政府的民族统一在民族学的沟通手段上形成了一种历史契合,因此,民族志也就必然会成为解决民族统一的最佳沟通手段。《哀牢传》的诞生就是民族交往历史耦合的需要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滇越交通贸易的建立 ,特别是近代滇越交通贸易的发展 ,首先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推动了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再次是导致了一些工商业城镇的兴起 ;同时 ,滇越交通贸易也带来了民族及文化的交融 ,使云南成为中越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前沿  相似文献   

7.
滇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铜矿是铸造铜币的重要材料,滇省的钱币对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世宗时期,清政府大力支持滇省鼓铸铜币,一度导致云南地区的铜矿与铜币出现了严重的壅滞现象,特别是铜币严重贬值,银贵钱贱,影响政府收入,危及社会经济。因此,世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滇省的铜币壅滞问题加以解决,这些政策在促进云南等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西南其他省份钱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借鉴,对保障全国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滇藏茶马古道上各民族经济交往是基础,文化交流是关键,社会交融是目标。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多民族在经济交往中要共建利益共同体,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创文化共同体,在社会交融中要共构命运共同体,这是滇藏茶马古道留给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省与孟加拉国交往日益密切,双边合作越来越广.滇孟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特征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互补性,虽然目前滇孟农业合作还处于起始阶段,农业合作面窄量少,但农业合作已经受到了两地领导人的重视;随着互联互通的便利化及合作机制的日益健全,滇孟农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期,成为两国交往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小议赵充国     
本文述及汉朝上邽人赵充国,在攻击匈奴、安定边疆中的历史功绩以及他要河湟地区进行驻屯,所提出的“屯田十二策”,肯定了他维护汉王朝的统一,忠君爱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农民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要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和宣传活动;二是要构建良好服务平台;三是要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四是要尽快制定农民合作组织法;五是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从“一国两”制构想到“奥运模式”形成过程,文章指“奥运模式”的形成是邓小平理论伟大实践,也是体育具有强大政治功能生动证明,它必将在今后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毕孝立的长篇小说《海选》,关注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沉思录;它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三融合"的高标准;它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理解国民性"一维,使"作为农民的写作"成为可能;它来自大地民间与乡土社会,是一部传统的、民族的小说;它突破了赵树理、周立波等前辈小说家创作中的"光明"模式与"乐感"精神,充满忧思悲凉之雾,从而预言了中国农村民主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4.
《舆地纪胜续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象之有没有著过记载北方各路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续编》?谭其骧认为没有。但以王象之自序为线索,从编排的次序、体例、政区名称、尊称宋为本朝四方面,分析明本《记纂渊海》卷17至卷25大量引用的《舆地纪胜》,则可确定它就是失传已久的记载北方各路的《舆地纪胜续编》。其写作年代大约在公元1235年前后。此书的史料价值在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保存了宋代的邸报资料、宋人传记及大量的宋人佚诗。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天才构想的"一国两制"战略方针在法学理论方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包容性扩大,并对世界法律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而这一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运用又为未来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模式,同时也为当前国际关系中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乡村旅游人才的挖掘、引进和培养,是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政府引导、经营者运作以及院校的参与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职业素养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更是师德建设的重点。本文从系列新闻报道《大国工匠》入手,以其传递出的“一念执着,一生坚守”的职业信念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应是职业素养教育,而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则在于职业院校教师双师职业素养的培育。提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秉承“一念执着,一生坚守”的精神,尊重学生、尊重职业,以身示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浸润学生,使他们成为深具职业道德和职业潜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是他闯入“五四”后文坛贡献出的两部厚重的文学精品。他的创作,本意是为了“革命”,为了救世思想的传播和一种崭新死界观及政治理念的鼓吹。他的“文学”才能多半是天赋的。他是一个政治和文学的混血儿,其两面无法分离:离开了政治,文学的瞿秋白就不可能在历史上完整地站立起来;而离开了文学,瞿秋白的政治形象是苍白、孤单,缺乏历史与人格魅力的。瞿秋白一生的事业进步是与新俄国紧紧捆在一起的,他选择走俄国道路,进入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事业是历史的选择。在介绍新俄、学习新俄、实行新俄这个大事业上,他是成功的一位。从文学视角披览其两部散文精品,让人最多感慨的是他一颗热血澎湃的赤心以及他展示这颗赤心的勇气与真诚。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歌颂勇气是海明威写作的主题.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勇敢,无畏,而且充满希望.小说<在异乡>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海明威用他独特的艺术技巧与风格,使主人公永远都不失其"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