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首因效应:避免先入为主,克服心理上的偏差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在30道题中各答对一半,但是让学生A的正确答案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的正确答案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接受测试者对这两个学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避免“第一印象效应”,保持客观公正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呢?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归结起来主要有:(1)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称之为开放题;(2)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称之为开放题;(3)指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称之为是开放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各种方式整合,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4)指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之为开放题;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批阅一道关于牛顿运动力学试题时,发现单从这道题的最终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一样,但当仔细检查学生的解答过程时,则惊讶地发现,居然学生的答案和"正确答案"都是错误的,这让笔者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5.
第一印象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相似文献   

6.
1摘要策略1在抓好数学基本素养的同时强化解题规范训练由于试题的逻辑性强、综合性高,对答题就有严格的要求.高考复习时,应重视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特别是解题规范的训练,运算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学会正确表达过程;答题严密、规范、不重不漏;准确阅读理解题给文字材料,过好"审题观".解立体几何题"一作二证三算",尽量准确书写答案,尽  相似文献   

7.
原题 一份试卷共有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道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倒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做对多少道题?如果得60分呢?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考试时,经常粗心大意:有的落下题忘了做;有的不看要求,题目要求将错误答案划掉,他却偏偏在正确答案上划对号……强调了很多次也不见成效。怎样才能让他们懂得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9.
选择题     
以下各题,是根据学生常犯错误改编的,可做为高考复习参考练习题。 一、在下面各题给出的答案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所给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8分) 1.在无风的雨天,要从甲地走到乙地,为了尽量减小落在身上的雨水,应该( ) (A)尽量快走以减小在雨中的停留时间(B)不能快走,因为快走会增加迎向雨水速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三复习的深入,教材中的知识点、知识体系得到系统梳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但是,一个令学生们困惑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即:在练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熟题(主要是第一次就做错的题目),学生在比较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很长时间后仍然会选原错误答案,有些学生甚至见到熟题都紧张.……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三复习的深入,教材中的知识点、知识体系得到系统梳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但是,一个令学生们困惑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即:在练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熟题(主要是第一次就做错的题目),学生在比较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很长时间后仍然会选原错误答案,有些学生甚至见到熟题都紧张.  相似文献   

13.
【缘起】在“量长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练习题:一张课桌高80()。面对学生的错误,大家一致认为应让学生逐个去试,就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试”固然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怎么去试?在试的过程中,需不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怎样的引导才是有效的?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既获得了空间观念,又找到了正确答案?面对以上问题,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同一道题进行了研究教学,下面将其中的一个教学过程记录如下,以求教于大家。【案例】题目:一张课桌高80()。【案例1】学生练习时,出现了两种答案:80厘米,80分米。师:想一想,…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业批改很重要,但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更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把学生的作业一本一本地全收过来,然后一题一题地仔细改、认真批,最后发还学生,让他们阅读、订正错误,这叫"全收全改"。还有一种方法是"课堂订正",即老师利用课堂时间,一题一题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边听边当堂订正,这种方式也叫作"集体批改"。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收效都很不理想。经过长久的摸索、学习,我尝试运用一些不  相似文献   

15.
作图测量法是一种数学估算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运算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一种较高层次的数学能力.本文试图通过题例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一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减少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6.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部分也随着举起了手.我有意识地点了一名做错题的同学让他谈想法,想了解一下他们做错题的根源.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能作出十分正确的分析:"1米=1000毫米,1070毫米中有一个1000毫米是一米,剩下的是70毫米,不是70厘米,70毫米应化为7厘米."  相似文献   

17.
作图测量法是一种数学估算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运算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一种较高层次的数学能力。本文试图通过题例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一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减少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上“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形油桶,内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5分米.如果每升柴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柴油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学生经过计算以后,却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59千克,另一种是58千克.持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持第二种答案.双方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对方的答案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好让双方陈述理由.持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得数的精确值是58.718千克,因为题目要求保留整千克数,所以用四舍五入法精确为59千克.”持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开放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数学教育界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为与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题方法的传统问题 (封闭题 )相比 ,前者显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开放题 ,是指问题的答案 (包括解题方法 )不固定 ,有多种 ,不唯一 ,不必有解等 ,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为开放题。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样性或多层次性。一、开放题教学对于改进数学教学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 ,鉴别依赖于差异认识 ,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小学语文题真难,有时连我这个语文老师乍看之下也会懵掉,小孩子们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也就不奇怪了。髴写出“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李白。我的学生有以下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奶奶(果然有个老奶奶)一个诗人和他的妈妈(老奶奶是李白的妈妈?)铁杵(果然是主角,无语……)铁杵和针(……汗!)髵写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赵括。学生的答案:赵刮(……还算好)一个大将军的儿子(的确是……这样的啊……)孙子(我呸,侮辱孙子)朱和亮(嗯?是……“诸葛亮”么?)髶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提示写成语:“蚊子找蜘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