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错7例     
张港 《今传媒》2003,(1):62-63
是曾子不是孔子 《光明日报》2002年5月21日A4版《可怕的柳市》编者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 其实,这句话是曾参说的,并不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编辑生涯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出色的编辑。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这是尽人皆知的。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的教材主要是古代文化典籍。在教学中,同时对这些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编辑。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四十五岁以前,除了作过些小官,便是到处奔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十五岁时从齐国回到鲁国,在鲁国停了十来年,五十四岁时又从鲁国外出,带着学生到处游说,六十八岁时,才又从卫国回到鲁国,直到七十三岁病故,再没  相似文献   

3.
吴起原本是卫国人。当时卫国弱小到处受到大国的欺辱。国君又软弱无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卫国.前往鲁国。求学于名人曾参的门下。曾参问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权位、金钱、美女。一心崇尚礼仪教化、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大儒曾参听到此话.伤心得差点吐血。吴起虽然没有丝毫的道德意识.但的确才华出众.是其他学生所没法比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和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  郑林  刘伟 《出版参考》2007,(14):28-29
吴起原本是卫国人,当时卫国弱小到处受到大国的欺辱,国君又软弱无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卫国,前往鲁国,求学于名人曾参的门下.曾参问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权位、金钱、美女.一心崇尚礼仪教化、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大儒曾参听到此话,伤心得差点吐血.  相似文献   

6.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1]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萌芽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订“六经”,“六经”是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文献编纂活动,其中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汇编。一、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成功地编纂“六经”,与宋鲁两国特别是鲁国有密切关系。宋是商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封地,春秋末期列国都到宋鲁“观礼”,因为它们较完整地保存了商周文化。孔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七世祖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和宣公,为人谦恭俭朴,熟悉古文献,《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故城东南一公里处的韶院村,是当时盛齐京都歌舞乐伎排练和居住地。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圣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百位名人之一。据《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在孔子生活中随处皆在。他会唱歌、弹琴、鼓磬、作曲,是音乐通才,在音乐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歌曲。春秋时期鲁国孔子…  相似文献   

9.
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75—前390年)姓墨名翟,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作过宋国的大夫。他出身贫贱,做过木工。他创立的学派后来称为墨家,著作有《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10.
《档案管理》2007,(4):83-84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  相似文献   

11.
韩特 《兰台世界》2007,(6S):61-6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整理和编纂有关.作为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孔子毕生遵循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信条.他为中华档案文献编纂事业和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档案史上树立了一块历史性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袁步昌 《兰台世界》2012,(36):87-88
鲁国保存着完整的礼制和比较详细的历史记录,因而,孔子编订《春秋》取材于鲁国史书;且鲁国桓公杀死隐公夺取政权,标志着作为道德标杆的鲁国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大潮中也开始沦丧,有鉴于此,孔子编订《春秋》便始于隐公。  相似文献   

14.
刘晓芳 《兰台世界》2007,(4S):60-6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献整理和编纂有关。作为儒家思想的倡导,孔子毕生遵循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信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吾日三省吾身语出《论语·学而篇》。此章全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有名的弟子之一。日,每天。三,虚指,言其多。省(xǐng),反省。身,本身,自己。此章论曾参省身慎行之事,是曾参对弟子的启发性谈话。意谓: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不欺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刘宝楠《论语正义》云:“谋贵尽忠,朋友主信,传恶穿凿,故曾子省慎之。”曾子是两千年前的人物,他所据以反省自己的准则,自然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在后人不断的引用过程中,逐渐被简化、紧缩并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指导人们提高道德修养,净化精神境界的箴言。今天,人们往往通俗形象地把“吾日三省吾身”这句格言比拟为“过电影”。  相似文献   

16.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晚期鲁国(今山东境内)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言行和事迹对后世影响很大,后儒尊之于七十二贤的首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家世却争论不休,下面,笔者不揣浅陋,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就颜回的家世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斧正.  相似文献   

17.
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编纂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一个建立了独立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哲学家。孔子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也有过得意的短暂时期。鲁定公时代,孔子因帮助鲁定公和“三桓”平定叛乱,做了中都宰,很快就升任司寇。由于孔子对季武子专权很不满意,只做了三个月司寇,就罢官而去,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14年,直到晚年才回到鲁国,会见了已当政多年的鲁哀公,不见用,从此不再求仕,专心教授生徒,整理和编纂文献为教材。在整理文献典籍中,孔子寄托他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鲁班,又称公输般、公输盘、公输班等,因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常称呼他为鲁班。鲁班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07年至公元前444年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工匠,也是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鲁班的记载和传说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后世很多行业尊为始祖。一、鲁班生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0.
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分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Shēn)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