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二教科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有下(A)、下(B)两种版本.这两种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立体几何这一章,下(A)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只是精简了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学时间;而下(B)则是用空间向量这一工具来处理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角与距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起源从2006年3月起,我市一些学校从高二下学期始,使用了人教版高二数学下(B)版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在这方面走得更超前.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2006年高二下学期起也使用了下(B)版教材进行教学.为什么这么多学校喜欢使用B版教材?原因是从2000年开始,全国高考命题数学试卷中,立体几何大题几乎都可用两种方法:即用传统方法和空间向量来解,而且还有意或无意突出了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优势.这使采用了B版教材进行教学的学校及广大师生尝到了甜头,于是一些学校纷纷效仿.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用空间向量解决高考立体几何问题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如果老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挖掘把向量作为工具的优势,或者仅仅是根据B版第九章的内容进行教与学,而不加拓展,是不能很顺利地解决高考中立体几何问题的.由于下(A)与下(B)各有各的优劣点,因此有必要对下(A)和下(B)两种版本中的第九章的内容进行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整体教学,从而使学生既训练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又使学生适应了使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简捷、明快的优势.从而能较好地对付“一考定终生”的高考,达到获取高分的目的.二、两种版本中第九章的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教材第九章关于立体几何内容的教学有两种版本供选用,多数学校用《数学》第二册(下 A)再补充(下 B)中空间向量的知识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对空间向量知识的补充不够全面和深入,使部分学生对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一知半解.而近几年高考题都有一道立体几何解答题,并且都可以用两种方法求解.体现了命题的公平原则.笔者发现在用向量方法求解这些高考题时,向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下B),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以下简称<9(B)>内容共分四大节:第一大节空间的直线与平面;第二大节空间的向量;第三大节夹角与距离;第四大节简单多面体与球.<9(B)>教材吸收了多年来国内外教改的重要成果,利用向量作工具,对传统立体几何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数学的综合性,应用性,而且降低了立体几何学习的难度,对推行素质教育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笔者通过对这章新增内容的教学,谈几点教学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立体几何(下B)的特点是用空间向量这一强大的工具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但是,现行的教材,关于空间距离的计算恰恰没有体现这一优越性,这是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秋季开始,人教社编写的新教材在浙江等20个省市使用,高中立体几何内容编排了A、B两个版本,A版本的编排主要沿袭综合立体几何的传统,B版本的编排则围绕空间向量进行,学校可以任选一种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B),引进了空间向量的概念.用向量知识解立体几何题,常常比用几何法简便.这是因为几何问题代数化后,简单的代数运算取代了复杂的几何证明,解题思路方向明确,不必为如何解(证)题而煞费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1.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和数学第二册(下B)(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已经使用多年了,我校数学组均使用过这两本教材。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中数学教材有A和B两个版本,A版本用综合推理的方法解决立几问题,B版本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决立几问题,所以这几年高考立体几何的命题既兼顾了传统方法,又考虑用空间向量的解答.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这种既重视传统方法又注重向量方法的高考命题特点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B),引进了空间向量的概念.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使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降低了传统综合立体几何中的思维难度,尤其在处理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问题时,效果更为明显.本文试图利用空间基向量与空间坐标系,探索满足某一性质的点所在的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高考数学题亮点很多,但试题中仍有某些不足.这里仅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的高考卷为例谈几点建议.(1)立体几何试题欠公平.因立体几何有(A)、(B)两种版本,所以命题时应考虑试题对所有考生的公平性.可以说利用向量工具解决问题是立体几何改革的一个趋势所在,但江苏省的高考数学试卷连续两年都未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趋向.2004年的试卷,在参考答案中连向量方法都没有给出来;2005年的试卷,虽在参考答案中给出了向量  相似文献   

12.
立体几何B版本引用空间向量为工具,处理立体几何问题,使“图形”问题“代数”化,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下面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的一些问题,愿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 B),引进了空间向量.我们看到,利用向量可以将空间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运算,于是不少立体几何问题就转化为代数问题.下面几例,谈谈向量在求距离中的应用. 1.两点间的距离 例 1 在 平 行 四 边 形 ABCD 中 ,AB =AC =1,∠ACD =90° ,将它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 AB 与 CD成 60° ,求 B、D 间的距离. 角 解:如图:∵∠ACD=90°∴AC·CD=0. D A D A C B C …  相似文献   

14.
王克亮 《教学月刊》2004,(11):43-45
根据“新大纲9(B)”编写的教科书,对传统的立体几何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特别是引进了向量工具改造传统立体几何的教学。它既对传统立体几何进行了改革,汲取了其精华,又使用了向量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顺应了几何改革代数化的方向。对大多数中学数学老师来说,这是一段既熟悉又陌生、既传统而又新颖的内容。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这一节内容,揭示两版本教科书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的使用与表达及例习题配置情况,进而为高中立体几何教学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两版本教科书内容结构设置类同于《几何原本》的公理化系统,渗透公理化思想方法;内容呈现方式始于公理化思想方法的应用;北师大版图象语言的使用频率高于人教A版,而人教A版同时使用三种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则多于北师大版;例题均设置了推理论证和三种语言间转换的题目,但习题设置存在差异,各有侧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这一章,山东今年选择了9(B)本,即增加了空间向量及其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一章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立体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了难度,减轻了负担.下面就近几年高考题中的部分立体几何题目用向量法给予解答、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下B)中,在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简称"9B")引进了空间向量的知识.向量具有一套完整的运算体系,它可以把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运算,变抽象的逻辑推理为具体的向量运算,实现"数"与"形"的结合.用向量知识解决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有时会显得特别简捷和具有规律性.下面就从2004年部分省市高考题中举例探折向量法在求二面角大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个向量的内积>是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教科书(试验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的第九章<立体几何>的第3.4节. 本节教材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内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探索了向量内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向量内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教材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实验教材引进了空间向量的内容,并运用向量理论来处理立体几何问题中的"点、线、面"等问题.引入空间向量,用向量代数来处理立体几何问题,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淡化了传统立体几何教材中的"形"到"形"的推理方法,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使解题变得程序化,学生易于接受,这是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独到之处.利用空间向量可以解决的立体几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利  相似文献   

20.
有关法向量的内容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下B)第41页中只有寥寥几行,其应用更是只字未提,但用其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的简明、方便却不可小觑.同时,法向量也是连接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座桥梁,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法向量,深入挖掘法向量的应用.※空间距离类问题※1.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再求出该点与平面上一点连接线段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长.结论1:(如图1)点P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点P',点A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记d=PP',则d=|$%A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