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能没有权威。教师没有较高的权威,就不能进行高效的教学,但我们教师的权威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灵之上的,是学生对教师发自肺腑的尊重,并不是对教师的畏惧和迫不得已的服从。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权威观,树立全新的权威观。  相似文献   

2.
重读教师权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化思潮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权威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教师权威观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师权威的理性认识以及新形势下教师权威受到的挑战等方面来对教师权威进行阐述分析,在对原有教师权威观的反思的基础上试图重塑新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背景下,正确解读教师权威以及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来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学生看作是有待发展的个性化主体,要求建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权威重新进行解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4.
审视与超越:教师权威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个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权威的影响,教师的权威也是学生获取自由的保障.但教育领域中现有的种种显性和隐性的权威主义背离了教师权威的本真,因而使教师的权威被演变为非理性的权威主义.要想实现非理性权威向理性权威的回归,首先必须明确理性权威的基点在于由"从"到"信"的转变;其次,教师必须树立动态的权威观;最后,教师要通过改变实践来构筑真正的理性权威.  相似文献   

5.
消解与重构: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权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使学生信服的威望和力量,它是教师有效行使教学权力、保障教学有序进行、获得预期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的实施正在使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以及师生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消解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知识权威、文本解释权威和法定权威的形象。因此,有必要确立新的教师权威观念,重新建构新课程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6.
汪勇平 《考试周刊》2015,(31):154-155
教师权威是教师给学生的监督与约束及学生对教师的依靠或遵从不同于以往的师生关系。此前社会、传统观念及学生对教师权威理解的误区,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新课程改革下,老师必须戒掉高高在上的角色特点,重新审视新型教育系统下的角色,接受新课改对教师权威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主体性学生观,专业化教师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话教育倡导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教学的生成性,这种理念对传统的教师权威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在分析以上三个方面对传统教师权威提出挑战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教师在新形势下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特别是要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以便把形式权威转变为实质权威。  相似文献   

8.
数智技术冲击着传统教育范式,打破了传统“知识壁垒”,师生情感被虚拟空间隔离,教师的外在权威、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亟需寻找新的支撑点。雅斯贝尔斯系统阐述了教育权威观,为我们思考数智时代教师权威提供了依据:数智时代需要教师“适度强权”规约学生自由、克服“技术局限”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示范”培育学生精神。数智时代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教师权威:明确惩戒规则和各级制度,重塑角色,重拾信心;明确学生本位,打造人机协同高质量课堂;明确育人理念,体认技术伦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于教师权威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主张消解教师权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教师权威观的阐述,从中得出对现代教师权威的四点启示: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权威水平;第二,转变传统的专制型教师权威,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型教师权威;第三,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重塑教师权威;第四,教师的权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学生自由、高呼摆脱束缚的教育时代,教师权威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然而教师权威作为学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关系,其存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发挥出无穷的教育力量,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新的理念和思想的支撑下,如何正确地看待教师权威以及教师怎样认识并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成为当下解决教师权威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明确教师权威内涵的前提下,教师应如何看待自身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并使之运用于教育之中,这既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出路,也是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权威受到全方位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教师权威弱化的现状,看到以往教师权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也要理性的注意到教师权威观在当今教育发展中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观点,本文对教师权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时代背景对其进行重塑与定位。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对教师权威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权威是客观存在且有其合理性的。新的教师权威观是教师形式权威与个人权威的统一,它以一种理性的形式凸现。教师权威内涵的转变要求: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步伐;创立条件并运用权威建立自己的实质权威。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人认为教师权威是课程改革的绊脚石,似有去教师权威之势。其实,教师权威对学生发展和课堂教学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去除教师权威,而是怎样去真正理解和构建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权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教师权威重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教师权威的真正授权者是大学生,因此,大学教师权威的重构不仅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发挥在教师权威重构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多元知识观,屏蔽课堂上的干扰信息,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志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实施正在使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以及师生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消解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制度权威、知识权威和人格魅力的形象。因此,有必要确立新的教师权威观念,重新建构新课程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16.
李金霞 《教育探索》2008,3(4):86-87
教师权威观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外在依附“的教师权威以师生间不平等的“控制—服从“关系为基础,“内在生成“的教师权威则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前一种权威观下,教师仅仅是社会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而在后一种权威观下,教师则真正代表了教师的人本身。因此,只有在这后一种权威观下的师生关系中,才会有教师专业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权威主义:创新教育的障碍权威主义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之一是形成了具有强烈权威主义色彩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教师而言,因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居地位优势以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而常常被异化为权威的象征,为此,身为“干部”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被要求必须不苟言笑,时时保持威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应是知识的宝库,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无论学生提出任何问题,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说教永远正确。对于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言听计从,而不可提出异议。任何对教师的不从,都是对权威…  相似文献   

18.
西方权威观的历史形态是多元的和流变的,大致可以将其概括为德治权威观、人权权威观、主权在民权威观和以权制权权威观。研究西方权威观的历史形态,无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权威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还是对于把握权威的实质及其形态的发展趋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师权威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对长期以来教师权威所起的作用表示疑问,不少人提出“去权威”。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新课改下为什么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还会挥之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有些时候只能被逼使用权威,而且在现代教育中很多情况下还是少不了教师权威的作用,教师权威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崇拜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应该重构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性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20.
教师权威是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工作持续性的必要条件。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来自学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从伽达默尔的权威观角度探讨我国高校教师权威的变化,能够明晰高校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重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