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老子“以奇用兵”与企业制胜谋略葛荣晋"以奇用兵"(《老子》第五十七章》),是道家谋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以奇用兵",即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采用"奇术"("绝招")制胜敌人。道家提出的"以奇用兵"之策,为中国历代兵家所推崇与发挥,诸如"三十六计","...  相似文献   

2.
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要章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陆和港台的学术交流,由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2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联合大学东...  相似文献   

3.
不宜冷待道家湖北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近十几年来,学术界说儒家很多,说道家很少。给人的印象,似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学说。我虽不敏,总觉得未免偏颇。相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多信为真。其实,这是夸张的说法。汲黯是汉武帝的一位重臣,"学黄老...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钱逊"无以人灭天"、"赞天地之化育"和"征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无以人灭天"是中国道家的主张。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俞力涛产生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文化,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发生什么作用?还有没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正在把对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6.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相似文献   

7.
道教与古代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古代科技华文在儒、释、道三者中,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道教了。关于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著名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卷2第10章"道家与道教"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道教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东亚的化学...  相似文献   

8.
试论庄子的价值哲学刘兴邦庄子的价值哲学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最具理论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哲学形态。庄子在继承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别于老子,又有别于儒家的价值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是自然的本体,又是人格...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陈国生,张智勇治理社会是依靠道德还是依靠刑罚?这是先秦思想家们苦苦思索而又未能整合的问题,儒墨皆重道德,道家提倡"无为",法家"尚力"、"任刑",见仁见智,各有所依。司马迁立志融合贯通百家学说,以"成一家之言",但这并非是...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中道论罗炽老子以其道德论而成为春秋末期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其所著《老子》亦因之成为千古不朽的哲理诗。《老子》是一部箴言录,其八十一章不相连属。全书以"中道"一以贯之。老子的道论,作为先秦哲学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圆圈,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对于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有生于无”与现代天体宇宙学木日道家在古代提出的宇宙学假说,特别是其中的"有生于无"的理论,对于建构现代宇宙学模式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在现代天体物理学中,英国科学家霍金的"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最能体现老子的"道"是有、无统一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与科学技术等发展都产生过持久的积极影响。这说明,道家思想中可能包含着勃勃向上的教育理念。因此,从古老的道家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一下大学之道,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的管理哲学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经》的管理哲学浅议冯军作为道家主要经典的《道德经》,过去一直被更多地看作是消极、出世、倒退思想的理论反映,是弱者的智慧。从管理这个角度,认为它是反对人为的管理和控制,主张放任自流式的"顺其自然"。其实,这是对《道德经》的偏见和误解。以现代眼光纵...  相似文献   

14.
道家道教与直觉思维唐明邦近年来探讨科学与神秘文化的关系,不得不涉及直觉思维这一哲学问题。前几年在《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一文中①,对此有过初步论述,看来,颇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道家道教对发展中国哲学思维有着多方面贡献,关于直觉思维的论述,是其突出贡献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养生学有五大流派,即儒家养生学、道家养生学、医家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和佛教养生学。其中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专家学者已就道家和道教在哲学上作出明确区分,但对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的承继和区别,认识仍比较模糊,本文试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6.
道家①的思想与修行实践,在汉学家们的许多著作中皆有所记述;此外,为数甚多用西方语言翻译的道家典籍,也已陆续问世。但是,虽然其中一些作品不乏值得重视的价值,然而它们并未充分揭示出中国思想文化中道家传统学说的真实意义。当代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对于道家...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变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老子作为道家之鼻祖,对道家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蕴涵着颇为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拟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管见。一、“道”的物质实体存在性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道”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字本来是人生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从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有和无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思想家向来深思的根本问题。”先秦道家的有无论使中国哲学可以毫无愧色地立身于世界哲学之列。把先秦道家的有无论与西方哲学、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有无观念相比较,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先秦道家哲学的超越性及其并非“虚幻的深度”(黑格尔语)。虽然道家  相似文献   

19.
老学浅议     
老学浅议李耀仙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继儒家文化研究热之后,又出现了一股道家文化研究的热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来说,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占有的地位固然重要,但若撇开道家、佛家以及墨家、法家、阴阳家等文化而不顾,不待对传统文化的形成未能知其底蕴,就连...  相似文献   

20.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