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文玲 《辅导员》2012,(33):44-45
2011年新课标对写字的要求:"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有幸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后,看到同事和朋友写一手漂亮的字,我会情不自禁地学习模仿,并与之交流,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人人写  相似文献   

2.
"身体坐正,两腿放平,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每天中午12点55分,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学生、老师都要伏案练字。从本学期开始,竹园小学开展了"师生共读共写,构建书香校园"的活动,并要求所有师生每天中午12∶55至13∶10一起练字。一至三年级学生写铅笔字,四、五年级学生和所有教师练习钢笔字。  相似文献   

3.
2011版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10分钟随堂练字"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意味着什么?是否每节课都要体现这样的要求?又该如何把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效果。"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写字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恒、导、养、趣、实"这"五字要诀"。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2012,(25):62-63
《新课标有哪些亮点》,温儒敏,载《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3期一是适当减负。减负不仅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三是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  相似文献   

6.
规定:中国: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时间控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书面作业时问不超过90分钟。法国:学生家长理事联盟和现代小学合作机构联合倡议,从3月26日开始,15天内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英国:政府规定.5至1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10至30分钟完成家庭作业,11至16岁的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为90至150分钟。马来西亚:教育部要求,小学1至3年级每学期每科目只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和2001年版的相比,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有了更多的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书写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第二学段要求会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推行过程中,语文由于变化最大而备受关注。根据"旧课标"的要求,小学一到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而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兼修毛笔"的新要求。"新课标"明确提出,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而  相似文献   

9.
指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规范写好汉字,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在小学低年级的每节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指导学生写字,并督促学生做到天天练,此举凸显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也旨在加强学生练字的意识.在这10分钟的练字时间安排上,笔者打破了以10分钟为单元板块的单纯写字练字模式,尝试根据课后生字书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分散指导,以减轻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增加识字、写字、练字的乐趣,使学生乐于练字并写好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文献的调查研究,提出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五项基本要求,并按学前——小学2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10——12年级和高等学校学生5个学段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一至三学段,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三笔字"书写技能。学校要建立教师"三笔字"技能训练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教师要开展自学、自练、自测活动,循序渐进提高书写技能;在写字教学的示范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方能确保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一、保证练字时间,落实练字环节1.提高课堂效率,留下练字时间。40分钟内留出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书写,这势必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精讲少讲,少讲多写。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用心备课,上课做到有效提问。2.科学分配时间,明确练字环节。10分钟的练字一般不容易在安排课始或课中、课尾来进行,它应该分布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在教学中,我们把练字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奠基工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终身发展。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写字,改进和加强写字教学;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然而,在当前课堂,无论是随堂课或公开课,写字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两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将练字写字融入学生家庭、校园生活;扎实开展好每天随堂练字10分钟。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实施意见"部分的"具体建议"中明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具体建议"还强调"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建议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由此可见,修订版课标将写字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每天十分钟的随堂练字该如何把握与落实?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进行指导新课标强调,识字、写字教学要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小小辩论会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学校特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练字课。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了我班的练字课"首席指导教师"。刚开始,同学们真是热情高涨,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一笔一画练得煞是认真,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可是,再好吃的饭菜如果天天不换样,也会让人毫无胃口,更何况每天20分钟的练字课,要天天摹写点横撇捺,天天听我唐僧一般念叨"双姿、双姿"。渐渐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邱萍 《小学生》2012,(10):65-6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字教学实施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2011年版课标强调了"每天""10分钟",就是强调必须确保每天的语文课上都有学生练字的时间。写字能力的形成是长期坚持、反复练习的结果。只有做到"每天"练习,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终身受益。而  相似文献   

19.
韦芳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106-1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字教学的"具体建议"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基于语文新课标,我们对师范生的"三笔字"现状作梳理分析,并重建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师范生"三笔字"的教学、实训、交流、管理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师范生提高"三笔字"书写技能,为成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璐 《内蒙古教育》2012,(14):22-24
关于写字,有一句长期得到众人称赞的句子:"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可见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低年级孩子爱上写字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做起,让学生真正爱上写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