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州园林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序,更是一篇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别具魅力的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精品、经典,文中的美点很多。叶圣陶说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化用一句,阅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审美感悟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说明文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通常都侧重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然后要学生结合文本说说哪些地方给你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回放《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一、预习导学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和我们八年级13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苏州园林》,尤其是今天还有来自全国的老师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客人的到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叶圣陶和苏州园林渊源的故事。(略)二、整体感知师:叶圣陶曾经说过:"说明文是说明白的艺术。"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思考:课文总的说明白了什么?能否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表述一下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生:艺术画。师:一个字呢?生:画。师:还有谁说说?最好用文中的词语。生:图画美。师:三个字,还有没有?  相似文献   

5.
拿到《苏州园林》这一赛课篇目的时候,我首先对课文进行了定位.我认为,如果单纯地把这篇文章作为一篇说明文来教学,一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根本体现不出一个“异”字;二是这篇文章是叶老为摄影集写的序,文质兼美,在教学时应该体现出这一点;三是这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总分式结构层次清楚,是学生阅读、写作说明文的典型范例——这也应该是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的一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将美进行到底”,让学生在读品赏析中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就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思想】《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册写的序言。文章虽说是一篇介绍园林的说明文,但它表现出来的美俯首可拾。首先是美在结构,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苏州园林》图册的反复揣摩,从艺术的高度准确地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  相似文献   

7.
初中第四册教材选取了八篇说明文组成两个重点单元,加强了说明文教学。这八篇中,有三篇是新增的,即《死海不死》、《蜘蛛》、《统筹方法》。本文就这三篇新增的课文,谈一些教学意见。一、理解说明文的结构。《死海不死》以地理位置、海水特性、海水的成因及历史演变等几个方面作为说明的顺序,逐层说明  相似文献   

8.
【初四册】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从教材的整体安排上来看 ,第四册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联系生活 ,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因此 ,全册六个单元有三个都是说明文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说明文。写作方面的学习重点是恰当安排说明顺序 ,正确使用说明方法。2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有介绍建筑物特征的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有说明某种自然现象成因的 ,如《日本平家蟹》 ;有解释某个科学道理的 ,如《万紫千红的花》 ;有介绍某种动物习性的 ,如《蜘蛛》。阅读这些文章 ,可以…  相似文献   

9.
全国通用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的“附录”中有一篇知识短文《谈谈说明文》。该文指出说明文有两种类型,一是说明事物特点的,一是阐明事理的,并把《死海不死》归属于阐明事理的说明文。把《死海不死》看作事理说明文,不无道理。但是,把它作为典型的事理说明文,这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陆余贤同学问:《苏州园林》中,作者写道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到过的只不过十多处,那么,课文是如何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呢?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来说明事物特征。1.由个别概括一般地说明。作者综合了苏州各个园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逐渐肯定了说明文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然而,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对于教语文的老师来说,是一大难题。是难题,总会有解决它的办法。《苏州园林》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在说明文中很具有代表性,能够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学生愿意去学习《苏州园林》,相信在以后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会很容易上手。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园林》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中心明确:“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且用四个“讲究”具体诠释了这一特征。文章又以第3节至第6节分别与每个“讲究”照应,第7~9节则从文章细处着眼进一步来说明“完美的图画”,突出这幅图画之“完美”,“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最后一节是自然总结。因此说明顺序清晰,结构严谨。大家之文不仅思路浑然一体,如璞玉天成,更重要的作为一篇说明文,语言之美也堪称说明文之“标本”,比喻、排比、对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不仅增强语言之形象生动,尤其是化用文言语句如“隔而未隔,界而未界”“不足取”等俯拾皆是,更增添了语言的典雅之美。所以教学此文,缺少语言美的欣赏,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败笔,语文课之语文味也就寡淡了。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体裁来看,虽然以记叙文和诗歌为主,但是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体裁,即说明文,如《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神奇的克隆》《海洋——21世纪的希望》《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多篇课文。可见,说明文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一、直面问题:小学说明文教学之"困境"深入到一线教师的课堂,却发现由于许多老师的文体意识淡化,导致小学说明文文本解读的偏位、教学目标的错位、内容理解的越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历来对于《苏州园林》的解读以说明文角度居多,有人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叶圣陶笔法冷峻,语言准确,文章布局精巧,层次井然,独具语言美和结构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罢此文,感觉这不仅是一篇详尽的游园介绍,更有一种对中国画审美情感的高度认同:“如在画图中。”  相似文献   

15.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16.
<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既是习作单元,也是说明文专题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常规性说明文《太阳》和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为了帮助学生综合地灵活运用两种表达策略,编者在固定栏目“初试身手”中设置了这样的练笔要求:“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定位为说明文,在教学中仅从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等应用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那就有点可惜了。这不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有着经典的理趣与文趣,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说明文主要是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事物为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说明文的这一重要特征实施教学,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离不开准确的语言表达。本文以《苏州园林》的教学为例,阐述在说明文教学中设计交际情景实施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以“桥”为写作对象的,但却包括了说明、记叙及记叙中加以议论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大纲》要求,这一单元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记叙文转到学习说明文。这样,如何正确而形象地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多媒体组台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当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之后,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系统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本文对此作一检索和指要。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其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种类及其特点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客观事物。其中心内容是介绍该事物状态、性质或功能等特点。本册的事物说明文有:《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蜘蛛》《漫话小行星》。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道理(包括科学原理、事物规律、方式方法、知识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心内容是向人们阐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