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广大毕业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工作实际,拓宽思路,大胆创新,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掌握就业工作规律,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李艳敏  洪波 《文教资料》2014,(25):90-91
对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别和职业类别。基于就业分析探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了“二型、三技能、国际化、立体化途径”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包括课程实践类、实践类课程、教学实践、自愿者组织、学习型社团和专业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就业创业体系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和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就业创业服务多元化两方面总结了就业创业体系构建的实践;从建立“动态灵活化专业”调整机制、构建“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组“四融合”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等三方面分析了就业创业体系的构建,最后,从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两个层面提出了就业创业体系构建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存在的少、短、浮等问题,构建了新型“实习就业一体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实习基地群的建立、遴选机制的制定、实习内容的科学规划、多元课堂的运用、长效机制的形成,保证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实践双轨运行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科实践教学与现实企业生产脱离,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力差的特点,探索出机械制造“贯穿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某具体的机械产品为导向,按其生产任务分解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生产工艺过程和顺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通过该模式的实践运用,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针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同时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理念趋于“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薄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办学理念;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措施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四化”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践反思,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应该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构建和完善,确保毕业生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三级组织架构”,创造“三全”工作氛围;启动“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树立“窗口”意识,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固本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促进学生就业+育人”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党建+产教融合”赋能高质量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文章论述苏南地区某工科院校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企业、行业需求,从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打造教学团队、编写课程教材等几个维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夯实基础,并以“支部+企业”实践育人和“党员+企业”就业服务两个平台为支撑,以“强基”“助飞”“开拓”三个计划为路径,结合“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联动就业推进机制,助力“党建+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质量就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并不乐观,其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缺乏等。以“1+5T融合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综合考量,根据社会需求,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PPD”评价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通过“9P”循环流程,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多元化T型人才;构建了“1119N”(构建一个体系、集成一种理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九步流程,最终形成N条全产业链多元化人才成长路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全链条、多元化”模式。本研究在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要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意义,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结合现实情景因素,以学生就业为主导,项目式教学为纽带,积极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岗位主导、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由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3种实践教学的实施模式、4个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组成的“334”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气信息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淮阴工学院构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立适合专业大类理论教学的“三位一体化”模块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阐述了开放式的方式、实施方法和教学环境,提出了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电气信息类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15.
推行“双证书”制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1993年开始试点,1997年全面铺开,在学生中推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取得“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促进了学生就业,形成了新的培养模式。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所谓双证书制,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  相似文献   

16.
当前,针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2018—2022年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双创”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针对广西高职院校对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双创”课程体系、加强“双创”师资建设、强化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拓展“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等途径,实现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构建发展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逐步形成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进行择业技巧“包装”和一些简单的职业指导,目的是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时、顺利就业。这种临时突击型的就业指导模式注重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经济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渐由“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要通过就业市场就业的模式转变。为此,各地区和高校相继开办了“供需见面会”、“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于是,求职便成为现代大学生的热门话题。择职就业,是为了个人的生存,更是为了集体事业的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方向分布和市政工程岗位分布情况,得出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近半会直接从事工程现场一线施工管理工作的结论。据此,高职院校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应构建岗位能力课程体系,推行“项目部”制顶岗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以莳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探索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之路,提出了本专业“双证书”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实践了“‘双证’融通、加强实训”、“校企同行、‘双证’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