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产权包括权能和利益两部分,本质上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个人教育产权是以自然人为主体的教育产权,教育产权的人性基础扎根于经济人的自利和理性特点,大学作为一种社会联系机制也是由于人的自利和理性而产生和维系的。机构教育产权和国家教育产权也具有深刻的个体性特征。个人教育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管理瓶颈导致的权能和利益关系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激励不足、激励不当和缺乏制约的问题。要改善个人教育产权现状,需要对个人教育产权相关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加大投入、升级大学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产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界定对大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本的激励和大学运行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大学产权存在产权不明晰、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等问题,需要每一个大学利益相关者对现有大学产权制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其逻辑出发点,区别于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以严格的工具理性计算行为成本-收益,抛弃了经济人假设中的行为动机与道德价值考量.但是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理论中过多强调经济组织与集团成员个体的自利动机而造成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混淆,由此导致学界认为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解释力薄弱,不能解释经验生活中慈善与宗教组织等大型集团的运行.研究发现,澄清奥尔森理论中的自利与理性、选择性激励和道德性激励的关系,可知利己与利他、选择性激励与道德性激励在集体行动理论中的统一,这极大丰富了奥尔森集团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的多元化、分散化,产权关系清晰化,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生成、发展并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产权的核心问题,是各项权能的收益如何分配.因此,在公有产权制度中,必须界定公有产权关系中不同的个人收益,并使个人收益同其在产权运营中的职责、风险挂钩;必须推行规范的股份制,进一步理顺和改造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策略一:关注教师利益,满足教师需求个人所以作出最理性选择,源于个人的自利性。自我保护,是动物之本能,是人之天性。人是活的有机体,为了机体存在,为了防范风险,为了繁衍后代,在无依无靠的危境下,不得不选择寻求自保、自救、自赢。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科研的本质和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认为,大科学时代,对泛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客观上激励了大学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表现出科学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并且这两种角色处于博弈之中;现行科研激励制度所产生的负功能表面上是制度本身的缺陷,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低估了大学教师的科学人假设,过多关注大学教师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因此,要解决科研激励的问题必须正视大学教师所具有的科学人角色,实现科学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产权逐渐从政府单一主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大学治理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中也逐渐由单一的行政权主导开始转变为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实现依法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结构。明确和平衡大学与政府、行政人员与学术群体、大学与社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教育交易关系,建立起平衡的教育产权运行体系和大学共同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保证大学治理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吸收了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合理内容,在比较的基础上认为,产权就是人们在使用稀缺资源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法律保护人们选择其行为自由的权利。根据产权所具有普遍性和具体性特点,运用产权理论来研究大学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产权是教育领域的产权,教育产权除了一般产权共有的特征外,还有界定成本高、不易流动、非营利等特征。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志愿机制是教育产权三个运行机制。大学组织是教育资源产权主体,是各种机制作用相互联合的结果。而大学制度就是资源产权主体之间的契约集。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主体失真、产权权能缺失,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土地制度改革必须以产权改革为取向,依法明确产权主体,健全产权权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层面的课程决策日趋显示出重要性。实践中的大学课程决策绝非一个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教育经验的纯粹理性过程。而更是一个涉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的政治过程,是在目标、价值、利益、偏好的冲突与协调中完成的。而权力与中国式“关系”的嵌入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学课程决策偏离它的理性目标,使决策结果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主体失真、产权权能缺失,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土地制度改革必须以产权改革为取向,依法明确产权主体、健全产权权能.  相似文献   

12.
狭义的民办教育产权就是围绕民办学校财产而形成的一束独立而完整的权利及由此而结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我国目前民办学校财产权不明晰均源自对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与权能的不明晰,因此要解决民办学校财产权问题,其基础是必须要彻底明晰民办学校财产权法律关系主体即投资人、举办者的产权主体地位与权能所包括的所有权、交易权、收益权等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残缺,土地保护不力、利用效率不高、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明晰和界定农地产权边界,稳定产权权能,保障产权权益,完善农业自我积累和生态保护机制,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永续利用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4.
民办学校产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民办教育能够缓解巨大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投入之间的矛盾,但就近20年间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民办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薄弱、效率不高、定位不准,尤其是民办学校产权不清、结构不科学、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基于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约束和激励功能、可分割可交易及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等,在理解教育产权、学校产权和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得出民办学校产权研究的六大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科研激励制度的前提假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科学时代,对泛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客观上明显激励了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表现出“科学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并且这两种角色处于博弈之中;现行的大学科研激励制度所产生的负功能表面上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低估了大学教师的“科学人”假设,过多关注了大学教师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因此,要解决科研激励的问题必须正视大学教师所具有的“科学人”角色,实现“科学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往往关涉产权及其流转问题,探究该问题对总结产权流转原则、健全产权流转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产权主体准入资格不清晰、产权权能交易规则不完善、产权重组方式较模糊等问题。基于对校企合作协议的文本分析,归纳出产权流转的三个原则,一是产权主体的准入原则,即合作主体应具有独立法人所需的原始产权,产权归属明晰且受到保护,产权能够促使双方资源共享。二是产权权能的交易原则,即权能交易应实现使用权的充分性,符合权责利的对等性,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三是产权结构的重组原则,包括产权重组的主要形态是建立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权能配置须采取管理权与党务权相分离,人事权应遵循统一指挥权与最终处理权的并行。  相似文献   

17.
自利指主体出于过一种“好生活”的动机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不同于利己主义。自利存在三种形式,即生存性自利、价值性自利和道德性自利。生存性自利是保证主体满足其本能性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价值性自利和道德性自利的前提;价值性自利是人们在具体行为中所追求的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满足了自身的价值性自利还是他人的价值性自利;道德性自利是价值性自利在道德关系中的延伸,它是在主体无法独立实现价值性自利、并身处某种现实或可能的道德关系时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利益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面对我国的社会现状,促进利益和谐是政府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政府的自利性也是影响利益和谐的因素之一。要实现利益和谐,地方政府在下一步的行政改革中必须注意克服政府在制度变迁、协调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中的过度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19.
彭珍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30-131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自由教育是他高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大学教育的改革中,极力捍卫了大学自由教育的精神,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人的不断完善,培养具有个人和公共理性的自由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相互排斥、缺乏互动的紧张关系是内外因素互激互荡的合谋结果。内因即有限理性人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倾向,外因即教育评价制度的利益诱惑。解决的思路在于唤醒二者的教育良知,以绝对命令形式约束其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尊重个人私益,构建私益转变公益的教育评价制度。这将最终消解二者的排斥性紧张关系,促使双方和谐共生,积极推动教育本真使命的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