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在索隐、考证、评论这“红学三派”中,索隐派极容易误导读者,考证派有贡献也有局限,评论派则代表着红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的红学热引人注目,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只有认真从学术史角度对红学加以反思和清理,客观评价红学的历史与现状,《红楼梦》研究才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红学是动态的学术概念,从新红学到探佚学的发展,本质是实现了对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不同价值之认同.红学定位于"新国学"的意向,是企图让红学在中华民族当下的精神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精魂之链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为中华民族在"一体化"的全球性语境下提供一个民族性的文化精神支撑."人间红学"概念的提出则是为了将这一文化追求变成最广泛社会现实的学术设想.  相似文献   

3.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4.
1949—1978这30年间的港台红学作为红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种异于同时期大陆红学的新姿态兴起并发展起来,散发出缤纷色彩。从纵向上看,港台红学经历了逐步兴起、全面拓展、趋于成熟三个阶段;从横向上看,索隐派、考证派、小说批评派各自为营,展开论争,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港台30年红学研究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为今天港台与大陆的红学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从欧阳健于1991年发表了他的关于《石头记》脂评本是伪作这一发现后,毁誉两派展开了激列的争论.欧阳健的发现是极有价值的.欧阳健是善意地指出胡适上了当,受了骗.他对脂本的考证实质上是胡适的考证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他是修正胡适的错误,不是往胡适身上泼脏水.这次论战的哲学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胡适的先验论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胡适的实证主义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资产阶级的常识论的分岐.这场论战的分岐焦点是:是否定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还是捍卫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的问题.红学的出路在于把红学从胡适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化、学术三个维度综合观察,二百余年的红学历程,可分为"旧红学""新红学"与"当代红学"三个时期。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各个时期之红学,均显示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三个时期持续演进,记录着取得成就及付出代价的历史,也留下学科自身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周汝昌先生和余英时先生红学主张的分析,深化对"什么是红学""红学为何,红学何为""红学何以为学"的探讨和认识。文章提出"红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规定红学的研究对象、红学的本体性质及其要解决的特殊的问题、红学的研究方法,我们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伟大作品《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牛芳 《文教资料》2010,(19):21-23
"文革"以后的红学研究横向上大体可分为"文献研究"和"文本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研究可分为索隐派、考证派和版本研究三类;文本研究则分为运用传统方法研究和运用西方理论研究两支。"文革"以后的红学研究因历史背景的变化,显现出研究逐渐回到作品文本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小说作家由于有创作经验及天然的关注作品的生成,在红学研究上有独特贡献。但他们的研究仍要与当代的其他红学分支合流,与近百余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接轨,方能开拓出一个新的红学分支——“生成红学”。因之,有必要呼唤“生成红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周汝昌是一位红学大家,是红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一生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但他探研之广、之深、之独到,在红学界无人可与之比肩.他的功力之深与功绩之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以对《红楼梦》的研究方法作为区别不同红学学派的依据,红学史上,一般认为存在四大学派,那就是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小说批评派。也有些研究者认为评点派人数既少,对《红楼梦》研究的文字也不多,不能算作一个学派,那么,红学就只有三大学派了。但是,只要我们对迄今为止的红学著述作一番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就会发现,红学自它诞生以来,不是只有三大或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细致地论述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的基本观点 ,它对“索隐派”的批评与超越 ;“新红学”自身观点的发展变化 ;“新红学”所受到的政治打击以及学术界对它的误解 ,并对“新红学”给予了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张国光高举“当代红学”大旗,目的在总结六十多年来红学界的是非功过。“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是他的“当代红学的宣言书”。他猛烈批判红学两个“凡是”派的代表周汝昌,深入论述高鹗的巨大贡献;批判周汝昌支持的红学丑闻“震惊人类的发现”,捍卫中国红学和中国学术的荣誉;与欧阳健论战,肯定胡适新红学和脂评本发现的重大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红学”健康地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红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不是建立在资料考证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他作为小说创作家敏锐的直觉上。林语堂红学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的后40回不是高鹗的“伪续”,而是曹雪芹自己创作的;后40回具有与前80回同等的艺术价值。据新红学家的考证,《红楼梦》在距曹雪芹去世之前的八九年(乾隆二十一年)已完成了文本的前75回。林语堂认为,曹雪芹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有时间、有条件完成后40回,而由高鹗去代为完成是有悖常理的;从创作经验的层面看,创作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同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也可能出现文本矛盾的现象,更何况《红楼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所以,文本矛盾与否和著作权不是一一的对应关系,后40回与前80回的矛盾出入不能证明后40回一定出自他人之手。  相似文献   

16.
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选择经历了由"索隐"倾向到注重"方法"的科学"考证"式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胡适注重"工具"与"材料"的研究"方法"革新,藉此强化"新红学"的开创性,促使《红楼梦》文本在胡适"新红学"考证体系下的首要存在身份是一种"史料"而非一部文学作品,最终形成以考证带动阅读获取的文本品评思路.此类"考证"式思路既革新了现代读者之于《红楼梦》的阅读期待及实践路径,亦促使现代读者获得参与《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入场券.它推动了彼时全民参与《红楼梦》考证的热情,促使"新红学"成为一股带有典范与权威特性,乃至隐含一定群众基础的现代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17.
施维树 《成都师专学报》2000,19(1):41-45,55
自从欧阳健于1991年发表了他的关于《石头记》脂评本是伪作这一发现后,毁誉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欧阳健的发现是极有价值的。欧阳健是善意地指出胡适上了当,受了骗。他对脂本的考证实质上是胡适的考证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他是修正胡适的错误,不是往胡适身上泼脏水。这次论战的哲学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胡适的先验论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胡适的实证主义的分岐,是马克思的认识论与资产阶级的常识论的分岐。这场论战的分岐焦点是:是否定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还是捍卫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的问题。红学的出路在于把红学从胡适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胡适将杜威的实验主义运用于《红楼梦》研究,建立了新红学。新红学把长期受到贬抑和轻视的小说提高了与经学、史学等传统学术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但改变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也改变了传统学术的重心,推进了现代学术的转型。这可以说是胡适新红学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学”是20世纪最典型的学术个案,是研究、理解中华文化的一条主脉和载体,它与这一百年的民族兴亡史、知识分子命运史、中华人文学术史联系得非常紧密.红学的三大主要流派——索隐、考证、批评的范式,均给20世纪红学以深刻的影响,但是学者们对它们的评价又见解各异.本文梳理了20世纪百年红学的研究历史,辨彰学术,考镜源流,对红学主要流派产生的原因及历史功过作了剖析,并对21世纪红学“新典范”的确立提出了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0.
刘梦溪先生把红学研究分为索引派、考证派、小说批评派三大流派,在对这三个流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分析后,他指出:“索引派红学,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实际上已经终结了。”“考证派红学的兴旺时期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由于《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典范意义上的长篇巨制,任何一种新的文学观念或新的批评方法,都可以在红学研究中得以发挥。多样化的小说批评方法,必然为小说批评派红学打开无限广大的领域。从这一点来说,红学的小说批评具有索引派和考证派不可比拟的生命力。”(刘梦溪《红学》177、105、241页)我赞成梦溪先生的这一观点。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红学研究的主流,只能是小说批评派红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