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春,又称袁州。位于江西西部,东邻分宜,西界萍乡,南接安福,北连万载,东北与上高为邻,西北和湖南浏阳接壤,面积2250平方公里。自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立州至今,一直为赣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冲。自古就有"军事要塞,关楚咽喉"和"赣西门户,东南国防要地"之称,历代为统治阶级重兵所固守。土地革命时期,宜春的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是湘鄂赣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宜春西北的广大地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南面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2.
古代袁州,即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作为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始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于今宜春市设袁州,大业三年(607)更名为宜春郡。唐代武德四年(621)复名为袁州,天宝元年(742)复名为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又复名为袁州。五代十国时期,袁州的行政设置没有变更,先后属于杨吴和南唐。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袁州辖宜春、萍乡、新喻三县。两宋时期,袁州的辖县先后增加万载和分宜两县,后新喻被划出。元代设录事司,升萍乡为州。明代废除录事司,降萍乡州为县。清代袁州的行政设置没有发生变化。1912年裁府留县,"袁州"作为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潮州作为州、郡一级建制是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开始设置的,当时不叫潮州,而称义安郡,南朝梁代改称瀛州,到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由于州境濒临南海,终年潮水反复,因而改名潮州。此后,州名虽仍有改易,州域也间有盈缩,但中唐以后,潮州这个名称便  相似文献   

4.
潮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推断,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澄海、潮州、揭阳等地已经生活着一批居民。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有潮州之名,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在这里,与先民们乃以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文化现象,随处可见。被称为“十七古”之一的“古井”是潮汕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究潮州古井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潮州古井的分布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5.
临汾由来考     
汉代的临汾县是指原泰平县和正平县之一部分组成的县。北齐的临汾县指的是今汾西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原因是隋统治者“恶其(平阳)名也”。  相似文献   

6.
《金楼子·志怪篇》、《器准图》、《冤魂志》是南北朝时期写成的三部小说,笔者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梁承圣二年(553),《器准图》成于北魏中兴元年至东魏元象元年间(531-538),《冤魂志》成于隋开皇元年至十一年间(581-591)。  相似文献   

7.
详细梳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西宜春县行政沿革的变迁,考证了个别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所修改名称专业的横向比较显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改名不符合整体的专业"宽口径"取向,也不符合专业的成熟地位;专业改名的历史分析表明,当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既不合理又不合情,改名代价巨大;对专业名称进行语言学意义的思考进一步证明专业改名缺乏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校自1993年开始与河北西柏坡柏里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并帮助他们重建了校舍.为了感谢我校师生、为了两校长期互助,柏里小学特改名为柏里培新小学.每年"六一"前夕我校都组织教师学生到柏里培新小学讲学、慰问、联欢;1999年9月,我校又和内蒙古敖汉旗建立了"手拉手"关系;2000年元月,经民进北京市委的牵线搭桥,我校四年级(1)班、四年级(5)班与陕西彬县城关镇小学和刘家湾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省安福县平都第二小学(简称平二小),原坐落于县城铁井街1号,创办于1947年8月,命名为"中正小学",当时属县政府直接管辖。1950年1月,与一区中心小学(平一小前身)合并。1958年9月,在原址上重建了平都第二小学。1969年,平二小与平一小及安福中学部分班级合并,改名"五七学校"。1971年8月,学校由平都镇管理,改名"平都小学"。1974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古丈县第一中学是古丈县唯一的完全中学,湘西自治州首批挂牌的示范性高级中学,湘西自治州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试验学校。也是常德市一中对口扶助学校和湖南长郡卫星远程教育合作学校。学校成立于1943年3月1日,曾五易其名,三迁校址,三扩其容。首名叫"古丈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12月,改名为"湖南省古丈初级中学"。1958年秋,改名为"湖南省古丈中学",始设高中部,并确定为县直属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一)县教育行政机关的沿革 戊戌变法,兴办新学。为发展新学,清政府于一九○六年,颁行劝学所章程,限令各县设置劝学所。劝学所即我国近代最初的正式的县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县教育行政机关名称不一,职能各异。后虽有统一规定,但尚未完全统一,直到一九三九年,国民党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依法规定县政府设教育科,才统一起来。教育科设科长一人,科员若干,科下设教育与社会教育两股,另有督学若干,负责视导全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农民军在河南究竟攻克了哪些县城?有的说攻克了宜阳、永宁(今河南洛宁)、偃师等地;有的说攻克了河南西部宜阳、永宁、新安、渑池、偃师、嵩县、登封等十多座县城。第一种说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遂自南阳出,攻宜阳,杀知县唐启泰。攻永宁,杀知县武大烈,戕万安王采(?)。攻偃师,知县徐日泰骂贼死。时十三年十二月也”。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的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学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烘.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赵州桥建于何时 ?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大体上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是认为建于隋炀帝在位期间 ( 6 0 5 -6 16年 ) ;二是《中国赵州桥》和《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均标为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 ( 5 91-5 99年 ) ;三是 1991年中美两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在赵州桥建立铜牌纪念碑和石刻卧碑 ,把建桥年代标为“公元 5 95 -6 0 5年” ;四是《中国土木百科词典》认为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 (公元 6 0 5 -6 17年 )”。1994年 7月 ,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中国赵州桥志》 ,对于建桥准确年代 ,当时我还没有考证清楚。事后 ,经过六年的书海查寻 ,在宋代…  相似文献   

17.
隋统一了中国 ,革除了州、郡、县三级政权重叠的现象 ,为隋唐地方政权制度奠定了基础。炀帝将商州 (北周初称洛州 ,宣政元年改称商州 )改为上洛郡 ,领有五个县 :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 (上津今属湖北省 )。其中的商洛县即原来的商县 ,隋文帝给它加了一个洛字。这是历史上把“商洛”二字连起来称呼地名的起始。其中的洛南县在晋泰始三年曾是拒阳县 ,但不久即废县。北魏又设了拒阳县 ,归上洛郡领辖 ,到西魏另立为拒阳郡 1,只领拒阳一个县。北周也是这样。至隋开皇三年废郡改称洛南县 ,归上洛郡属。隋代上洛郡的政权机构也发展了。郡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的建造年代现有许多种说法,令人无所适从。现在流行的建于公元595~605年说及建成于公元591~599年间说因其所依据的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均不可靠,不能成立。我们经过研究考证后确认:赵州桥始建于公元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建成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即建于公元594~606年。  相似文献   

19.
禹州市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其建制与名称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夏商时期的夏邑,到战国时改为阳翟,金朝改之为钧州,明朝又因避讳改之为禹州,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做过国都,做过郡之治所,但大都以县一级行政单位出现。  相似文献   

20.
张小美 《教育》2011,(30):25-26
<正>广东省中山市德星小学座落在小榄镇东堤路德星里20号,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道光9年(1829年)的"右贤书院"。1902年的"启明学堂"合并到"右贤书院",由钟荣光、钟品三等3人办学,改名为"三立小学",由钟品三(钟荣光的弟弟)任校长。解放前,三立小学作为中共地下党的指挥部,多名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在这里作掩护,传播革命道理,领导当地人民开展反"三征"革命斗争,为解放小榄镇作出重要贡献。解放后,该校1957年以街道命名,改名为"桑市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