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仪 《新闻前哨》2023,(13):70-71
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国际传播格局也随之变化,全球进入平台传播新阶段,研究构建地域性媒体传播平台国际传播策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地域性媒体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成都地方媒体Chengdu Plus为例分析国际传播创新策略。地域性媒体平台需要从精准平台内容定位、开展平台用户分析、深挖特色地域文化、转变平台叙事主体等方面发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吴恒 《新闻传播》2024,(5):12-14
融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一方面强调从内容维度实现创新;另一方面也应当基于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的融合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与呈现质量。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思路创新;转变方法,实现节目内容创新;提升素养,实现传播效应优化。只有实现多方面的创新优化,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提高广播节目的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需要正确认识到短视频传播视域下媒体传播的新要求,通过正确应用短视频进行主题类报道,推动媒体吸引力和传播内容影响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媒体依靠短视频开展主题类报道时存在的思想守旧、创新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从提升选题质量、开拓传播平台、坚守舆论阵地、转变叙事角度、挖掘新闻细节、创新报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主题报道吸引力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曲洁  曾福华  董芳 《声屏世界》2012,(12):55-55
以服务提升公信力作 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应该是坚持传播具有公共价值、体现公共精神的信息,因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咨询和娱乐产品也就成了应尽之义。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深入反思自身的角色和地方主流媒体所应担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张君昌  张文静 《传媒》2021,(14):47-49
5G时代广电媒体将与各类新兴媒体、新兴业态实现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智慧广电将浸入社会各个细胞,通过云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可自由转屏的超媒体、精准化、定制化服务,实现由内容提供商到平台运营商的跨越式转变.广播电视的定义将被重新改写:广播电视=传统广电+新媒体.广电媒体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12,(1):41
编者按从整合传播到全媒投放,从媒体融合到精准营销,从广告服务的转型升级到消费形态的分化聚合,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和传播走势既风起云涌又变幻莫测。面对如此处于动态变化、分化重组中的多元化媒体环境和复杂多样的消费和市场形态,如何把握潮流,适应需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的几种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迎来全球化传播的新时代.卫星传送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即由旧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毕一鸣教授在<现代广播电视论纲>中提出了"现代广播电视"的概念,阐述了现代广播电视是跨区域传播、跨媒体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以跨媒体传播为最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传播的特点和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丰富传播内容、增加传播途径、培养人才素质、转变创新模式、提高媒体公信力等方式对实现广播电视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革新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媒体人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电视从"宣传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显示了其艺术传播地位的独立,也体现了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本体的自觉;而"传-受"关系的确立则是基于传播文化的本性,并且构成了广播电视艺术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进而,也正是基于"传-受"关系而建构起一个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场;它一方面能够促进并制约着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反馈,另一方面,更能够有效营造生动活泼的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审美场".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媒体传播技术、模式不断优化,传播途径和方法也实现了创新,已经悄然步入新媒体时代。对于广播电视传媒而言,想要在媒体市场上稳定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运营模式,转变运营管理思维,加强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才能提升广播电视传媒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分析广播电视传媒运营模式的现状问题,探讨运营模式的改革创新策略,为广播电视传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伏虎  柴凤 《中国记者》2012,(7):112-113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其自身在广告传播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传媒广告市场上的比重逐渐呈上升趋势。如何提高广告传播的精确性,实现广告传播由模糊传播向精准传播的转变,成为传统媒体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上探寻广告经营新方法的关键之一。本文集中分析传统媒体广告传播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向精准传播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媒体对传播人类知识和促进文明进步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文字的创造、印刷木的发明和广播电视的普及,媒体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同时,人类的每一次文明进步和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又极大地促进了媒体的变革和繁荣。 电子信息技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媒体业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文字到声音、到图像、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大都以谈话类节目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在政教、科技、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传统节目领域中,引入了谈话节目的形式。一时间,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荧屏上和电  相似文献   

14.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丁淑红 《传媒》2019,(13):71-74
中东广播中心作为一家有着沙特阿拉伯资本背景的广播电视媒体,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阿拉伯媒体界的翘楚。中东广播中心取得的成功,与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实施有针对性传播策略密不可分。中国作为国际传媒领域的新兴力量,可以从中东广播中心的成功实践中借鉴有益经验,集中优势资源,强化专业品质,实施精准传播,努力实现对阿拉伯地区乃至国际传播的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有新闻都是地方新闻”(All news is local),这曾经是新闻业的金科玉律,地方报刊和广播电视机构一直都是各国新闻业的中坚力量。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地方新闻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但近年来,借助于社交平台的传播,各种假新闻和后真相已经从国际政治经济的宏大舞台“下沉渗透”到地方社区的微循环系统中,集聚了民怨人怒,最终演变为难以收场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更加复杂,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党刊作为党的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如何提高传播力的挑战.全国地方党刊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了传播力的全面提升.全国地方党刊社积极拥抱新媒体,充分盘活党刊自身政治资源、公信力资源、主流渠道资源,积极应对挑战,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党刊媒体融合从"党刊+网络版"的简单相加到不断拓展党刊全媒体新思路,逐步实现从非常态融合向常态融合转变,从单维度融合向全方位融合转变,从浅层次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探索现代新媒体运用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给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融媒体时代的考验,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正在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索自身角色转变的路径及方式。笔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角色转变中的创新与坚守。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