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钟新 《成才之路》2011,(22):14-I0009
做教师时间越长,她越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忙碌而快乐,于是有学生称她为“快乐老师”。每当有人问她为何如此快乐之时,她就告诉他们:“我有‘陕乐四宝’!”  相似文献   

2.
今天她最美     
苓苓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可除了爸爸妈妈外,从来就没人说她美。她多么希望有人夸她美。 老师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对她说:“去和小朋友们玩吧,你会快乐的。” 苓苓走出活动室,看到绿茵茵的草坪旁,那棵像大伞一样的梧桐树下,彬彬和丰丰正玩得起劲儿。他们捉到了一只天牛,天牛老想逃跑,在彬彬手里拱来拱去,还用嘴去咬他的手指头。  相似文献   

3.
小鹰的故事     
巨人杰弗瑞有许多朋友。他们都喜欢杰弗瑞,因为他是如此的友善。他喜欢帮助他的朋友。如果彼得的球卡在树上了,杰弗瑞会把它弄下来。“谢谢,杰弗瑞。”“噢,不客气,彼得。”如果玛丽受伤了,杰弗瑞会带她回家。“噢!我的腿!”“玛丽,你怎么样?让我扶你起来。”“哎唷!痛。我不能走了。”“我送你回家。”“谢谢,杰弗瑞!”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层次,而其中的最高需要是被理解被尊重的需要,他认为“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工作充满热情”。学生也是如此,当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感觉到身在班级时时有人关心、常常有人帮助,他们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将会不断深化,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班级一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里,这会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女人都在追求一个字——“美”。何谓美?美的真谛何在? 西施“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惊世骇俗,是美;昭君“沉鱼落雁,光彩夺人”的英姿勃勃,是美;貂禅“含情脉脉,闭月羞花”的柔情似水,是美;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国色天香,是美……然而“美”的意义仅仅在于外表吗?不,外表的美是浮萍,真正的美在于内心,在于生命的价值。西施不仅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她深明大义, 以葬送自己青春美貌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灭吴兴越的重任,她的功绩为后人竖立一座不朽的丰碑:昭君不仅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她为大  相似文献   

6.
作业“批语”,本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优劣就事论事的具体评价与点拨,而运城市盐湖区金堂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岳美琴,却用她对学生的无限爱心,无声地拓宽着“批语”的功能,丰富着“批语”的内涵,用爱心对“批语”作出了温馨的诠释。“批语”,像妈妈写给孩子的短信有个叫卫银的男孩,刚从外校转来,尽管那次的作业岳美琴给他打了个“优”,但她还是从作业的字迹变化上感觉出他一定受了委屈。于是,她给他写了这样的“批语”:“卫银,字又不整齐了,下次努力把字写好。这几天有人欺负你吗?不管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困难尽管找我,老师就是你的妈妈。”有…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命运如此的不公平!”斑点狗花花经常会忿忿不平地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皮毛和名字。他的一个伙伴的皮毛是纯白的,软软的,她的名字叫“小雪”,好浪漫!他的另一个伙伴的皮毛乌黑油亮,名字叫“黑虎”,多响亮!瞧瞧,他们多滋润!不仅长得漂亮,连名字都动听。“可是我呢?”一想到自己的长相和名字,斑点狗就觉得自卑:白色的底子上点缀着块块黑斑,显得花里胡哨,又用了一个中性的名字,毫无个性。斑点狗整日为这发愁。“如果我像他们一样漂亮,我也会生活得很快乐。”斑点狗满腹牢骚地在树林里闲逛,听够他唠叨的八哥老远看见他就急…  相似文献   

8.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写于1918至1922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新文化运动正在蓬勃开展。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为他们扬威助阵,使他们无畏地前进。《坟》是鲁迅的论文和杂文集。写于1907至1925年。他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杂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  相似文献   

9.
客观存在的“美”,为我们进行美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问题在于,小学生由于年幼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缺乏发现美的能力。为此,激发审美情趣尤为必要。我的做法是: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周围会有许多真实感人的事情发生。我常常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请同学们把耳闻目睹的“凡人小事”讲出来,使他们亲自感  相似文献   

10.
作文写什么     
作文写什么?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写生活么。那么生活是什么呢?学生每天吃饭睡觉.上课下课.和父母谈心。与同学游戏,假日旅游.节日庆典等等.他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如此的熟悉。为什么写成作文就那么的没意思了呢?这是因为“贴近生活”这种理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所谓生活并不是我们所见闻的一切现象.  相似文献   

11.
“残缺”真的美吗?长久以来,断臂的维纳斯被誉为是美的化身,许多人都习惯于将她的美归结为“残缺美”。因为断臂,所以美丽。简直荒谬!我不相信当维纳斯原先的手臂完美无瑕地被接好时,人们便认为那是丑的化身。维纳斯的美在于她的姿态是人类所能摆出的最美的姿态,在于她的线条流畅,在于她的神韵迷人,而绝对不是她的断臂。假如人们非得视之为美,那也只是上述的美点掩盖了断臂,使人们接受并包容了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我无法想像,所谓的残缺之美,竟然是美的极致,事实上那都是一些所谓“专家”的故作高明。如果维纳斯的美真的在于她的断…  相似文献   

12.
《成长》2006,(8):39-44
有人说男人是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多了一个“感”,这其中的内容可就千差万别,有人说初恋是男性荷尔蒙过剩的产物,也有人说初恋是少女思春的表现,这一“剩”一“思”也是相差甚远。恋爱中,男生女生总是困惑:我的他(她)为什么总是不了解我?那么她为什么总是不解风情?他为什么总是蠢蠢欲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各自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高尔斯华绥认为,托尔斯泰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对所写的每一页都倾注了自己的才华和创作热情,所以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其实,他自己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为了“巨大的幸福和人的伟大”而“献身艺术”,他要把“美带进生活”。他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更有表现美的才华。他继承了英国现实主义的传统,师法俄国文学和法国文学,以“坚韧的精神”“走自己的道路”,终于“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二位英国作家。  相似文献   

14.
夕阳诗话     
他和她是同桌 ,也是朋友。他们总喜欢在下课时开玩笑 ,似乎挺快乐。不知什么时候起 ,她爱上了写诗 ,而他正好也爱读诗 ,于是 ,她总喜欢把她的“大作”拿给他看。她的诗 ,并不美 ,甚至有些诗句让人觉得很俗。每次他想给她提出 ,可一碰到她  相似文献   

15.
眼睛     
郭敏  赵桂珠 《初中生》2009,(3):48-48
每个人都长了一双眼睛。有人这样描述:“XX有双漂亮的眼睛,长睫毛,双眼皮,眼仁又黑叉圆,水汪汪的。”在他们看来,眼睛是美的标志。有人见解不同。说:“好看有啥用?你能从他的眼里读出他的奥秘吗?”在他们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所以注意去细读每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16.
秋 ,好美的秋 ,天地间一片灰白 ,显得如此宁静。好美 ,落叶安静地睡在地上 ,厚厚的 ,软软的。我望着天 ,好舒服。“吟 ,你来了。”一个轻润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是她 ,我的好朋友———弦。弦是一个恬静的姑娘 ,水灵灵的大眼睛 ,纯洁 ,剔透。好美 ,真的好美。“嗯 ,我来了好一会儿了。”“对不起 ,刚才帮妈妈干活了 ,所以……”弦说道。“没关系。噢 ,你看 ,天多美 !”我说。“是啊 ,如此安静 ,如此温暖 ,多么纯洁啊 !”她应道。“吟 ,你看。”弦稚气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索 ,我转过身来 ,看着她。她正从地上轻轻捧起一大捧秋叶 ,站了起来 ,轻…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老外朋友,她是一个15岁就单枪匹马来中国寻找“杨柳依依,荻花瑟瑟,呦呦鹿鸣”的加拿大女孩儿,你若问她为什么如此喜欢中国,她会说“《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太美了太美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太美了,太美了!”惊叹之余,她又会满脸困惑地自言自语:“可是这么美的东西,我怎么总看不到,谁能带着我去找找,看看它们藏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段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立美”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日后才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创意话题 西方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什么是美?有人说:“时髦就是美。”李白认为,朴素才是美,有诗为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当你用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时,当你用真诚的心去拥抱生活时,你会觉得这世界真美。这人间真好,这人们真可爱!当你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很天然,一切都很精彩,一切都很奇妙!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语文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文明之美;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具有生活之美;她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具有艺术与教育之美。美在于感受,在于感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所感悟;要在比较中欣赏,使他们感悟理解语文;要在实践中经历,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感悟得到深化,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