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即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2.
周玉湘 《天中学刊》2001,16(Z1):92-93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我们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中,积极探求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以使主体教育思想从理论的形态转化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发展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的过程是随学习内容矛盾展开的一个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的教学应该: ——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单向式传授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是指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学习观。这种学习观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其中的“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教学中,我把语文课前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徐建美 《云南教育》2005,(25):47-47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认识实践活动。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新课改的实施为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此,我们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活动教学中“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活动教学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文献   

8.
夏青 《中学文科》2006,(3):25-2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其主体性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通过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自主自觉地把握学习对象,而且也能自主自觉地把握自己本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终实现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较,主体性教学的根本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倩 《小学生》2010,(7):57-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袁玉良 《考试周刊》2009,(16):164-164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教育工作者应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是目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其次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品格。第三,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彬 《双语学习》2007,(8M):72-73
主体性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的教学。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完成教师一个个指令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上的自主权要比学生自主权大得多。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核心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新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提倡自主学习,提高探究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能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  相似文献   

16.
刘琳 《天津教育》2000,(4):10-11
“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是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教育。主体性,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即主体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潜能,使之真正成为活动。学习的主体,进而成为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主体。 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的现实活动。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由于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是人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学论总是过分地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不顾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等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这种外在压力下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谈不上对学习的乐趣,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陈腐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上虽然被人们唾弃,但在教学实际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也就是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8.
一、引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主体性教学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何为主体,便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是自觉参与和体验的,是自我学习活动有意识的操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旦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