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堂,是在以数学思维为主的前提下,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进行语言、肢体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主动与别人互换想法,分享思想,促进互动交流,累积学习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开展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语言,将知识、技能、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衡量个人素质和决定教学效益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影响.教学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恰当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课堂教学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数学课堂,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严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那我们在数学课堂上靠什么去沟通呢?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数学呢?数学的教学需要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我们课堂上师生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下面笔者就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语言做几点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课堂上能用流畅的数学语言交流或回答问题是一件令学生无限幸福的事情,然而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却经常受到忽视,特别是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讲、要讲讲不好的不良局面。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阻碍着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几种现象和如何在规范教师语言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电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  相似文献   

7.
交流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指在一定的时空里,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围绕一个主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在倾听他人观点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交流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交流,让学生学得更深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呢?  相似文献   

8.
什么因素对于教学来说最重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题的技巧.问题提得好,讲究技巧,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及时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过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知识是认知者和被知者之间的一种交互作用的智力结果.那么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即已知者)与学生(即未知者)在课堂上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以及两者的智慧进行交流的平台.交流的主要媒介就是例题.要搞好数学教育,要使课堂的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交流更有思想性,并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选择好的教学例题,无疑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好的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深刻领悟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课堂问题设计是师生进行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调控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对数学教与学的一种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所需的一种素质.在形式上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相互表述和解释过程,以及共同研究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等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提问、学生的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师生关于数学问题的共同探讨都是在进行数学交流;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同学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正确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美的丰富内涵,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思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以期与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课堂是和谐的数学课堂呢? 笔者认为,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在数学课上教师与学生和谐交互,学生与学生和谐交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共进,而每个学生又是各而不同的.什么样的教学是有品质的数学教学呢? 品质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精致的,甚至是极致的,是有特色的、有创新的教学.那么如何达到和谐的数学课堂、品质的数学教学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学交流的含义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注重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注重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然而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很少给予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更谈不上重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仍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单向交流为主,学生交流也只是单向的静态沟通.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思想工具,借助数学语言才能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主动性联系,教师活动要以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的目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定树立为学而教,有利于学生学的“学生观”.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数学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与学生数学语言的交流,从心理学角度上看,教师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提出问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不要平铺直叙,注意语言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浅探英语教师语言艺术与营造和谐课堂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腩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语言岂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抓好双基,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在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体验、交流、合作、反思中领悟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轻松融入数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徐高华 《学子》2013,(4):53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知识传递、情感交流都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实际上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及情感交流的工具和武器。而在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里,认为数学课堂中语言的运用无关紧要,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语言的运用技巧在数学课堂中同样重要。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具备其他学科教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