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茹 《成长》2005,(1):48-50
22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吉林大学的硕士学位;25岁时,他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国际数学拓扑学的第三代传人;27岁时,他成为国际数学拓扑界最新权威,被芝加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36岁时,他在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华尔街股市担任首席经纪人,成为闯进华尔街的第一位中国金融经纪人——他就是夏怡宁,一个拖着一条残腿的小儿麻痹症患者。  相似文献   

2.
残香     
<正>那年冬天,小城的茶馆来了一个南方的戏班子。原本门可罗雀的茶馆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来往进出的客人络绎不绝。和其他驻扎在茶馆门前的商贩一样,他的生意也红火起来。每天,当他在熬制冰糖时散发的白气中忙得应接不暇时,他的余光总能瞄到那个站在茶馆门口、冲他微笑的小姑娘。她是戏班子的一员。没有客人点唱时,她就站在门口,盯着一串串火红的糖葫芦出神。他问她要不要拿一串尝尝,她却笑着说,"要坏嗓子的"。待到他忙里偷闲时,她就和他攀谈起来。她给他  相似文献   

3.
残印     
上体育课的时候,外面下着雨。 我坐在窗户旁边,看一棵树。 我曾经无数次用炫耀的口吻向人们夸赞这棵树。我说我欣赏它的姿态,沉默,坚忍,值得信赖。 突然地,想到一个跟这棵树有几分相似的男子。 他说他叫,黄天化。  相似文献   

4.
在唐朝的科举考试时就已经有了天黑后给烛完卷的制度。据《天中记》等史籍记载:唐代举行科举考试时,对黄昏后还没有完卷的考生,给木烛三条,三条木烛烧完,考生就必须交卷了。当时有个叫韦永贻的考生就写过这样一首诗:“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颂声。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此外,关于给烛之事,还有这样一则趣话:唐德宗时,礼部侍郎权德舆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见天色已黑,而考生们依然在烛下埋头答卷,不由得嘲笑考生道:“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一考生听后,立即回敬了他一句:“八韵赋成,惊破侍郎之胆!”木烛烧残举子心@单良…  相似文献   

5.
唐政 《中学生读写》2009,(10):150-150
李海洲是一部书。一个传说。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他的文字是中国汉字中新鲜的符号,他写诗能写出《晚唐》的气象.民间的《母本》;他写小说,总是站在没有电梯的八楼的高度。“一脸坏笑”地目视着当世人群;他写随笔,明星甚至都是他手中的玩具。  相似文献   

6.
张立达 《八小时以外》2014,(10):114-115
亚当·施瓦茨,27岁,无不良嗜好,喜欢慢跑。他有一个儿时相交至今的死党,一个貌合神离的女友,一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一个神神叨叨的母亲和一份稳定又有前途的工作。这样平淡的生活谈不上好但也不能算坏,直到他被确诊患上了罕见的癌症。  相似文献   

7.
残瓷人     
这是一篇杂糅回忆和感喟、历史与现在、偶然与莫测,以个体出发深入人性与时代的佳构,以具象到抽象而使得瓷人成为一种隐喻和象征。小瓷人,从国外买回,经历了“文革”抄家,地震震荡,到偶然双手砸断,到对瓷人之“残”的联想和抒情,短小的篇幅里,写得风生水起。最后,引老子的话“美好者不祥之器”沉郁而戛然收尾,余味不尽。这篇是孙犁先生晚年忧愤之作。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和介入,使得他晚年生活越发孤独和郁闷难解,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晚年文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我是中国人,我要用汉语发表演说1936年1月27日,一个大头的男孩在美国密执安州安亚柏市一所医院里降生了。他便是第3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丁肇中在谈及他自己的身世时曾十分诙谐地描述了他诞生在异国他乡的由来,他说:“我在  相似文献   

9.
残烛     
大概半个月前的一天下午,在学校门口碰到了久违的赵老师——她是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后成了同事,但在我心目中她永远是我的恩师。 “赵老师好,时尚起来了?”目视赵老师的随身听,我半开玩笑起来。  相似文献   

10.
残光,流年     
<正>那座江南小镇,树木里仿佛都带着饱满而湿漉的水分。那些埋藏在肥大校服下的高三时光,黯淡而又美好。夕阳,铁轨。火车轰隆隆驶过。小意,你知道自己想什么,这样真好。——她凑到他耳边说。一厘米的距离,0.1秒的触碰,姚哲恬撞进了屠小意的心里。只属于两个人的黑板报时间,闯进桀骜不驯的齐景轩,空气里暗涌暧昧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圆明园残简     
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她原来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  相似文献   

12.
寂寞情感游戏两年前的"十一",同学们都放长假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寝室里无聊地上网。QQ上,一个青蛙的图像在加我,我看了看他的个人资料:男,27岁,单身,计算机人员,于是顺手一点,加他为好友。这个青蛙就是朱峰。他是个殷勤的男人,笑话连篇,嘴也很甜。我嘴角一  相似文献   

13.
残烛     
大概半个月前的一天下午,在学校门口碰到了久违的赵老师——她是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后成了同事,但在我心目中她永远是我的恩师。赵老师好,时尚起来了?目视赵老师的随身听,我半开玩笑起来。好像胖了点?每次见面她都如此拷问。赵老师,气色好了不少,血压降下来啦,头也不晕了吧。  相似文献   

14.
<正>◎看书壮胆的小偷曼卡达是一个小偷,来小镇已经7天了。7天中,他偷了104个钱包,99个手机,27个戒指,还有103条项链。这天下午,他来到汽车站准备乘车离开,买完车票,坐在候车室内等车,忽然,他开始心慌起来。他知道小镇有一个著名侦探道尔顿,如果自己的行动惊动了这位大侦探,那他真的就很危险……想到这里,他更加紧张了,怎么办呢?看到候车室有卖书的书摊,于是走过去买了一本《科幻小说》。他了解自己,只要读一本好看的小说,就不会紧张了。  相似文献   

15.
花残人去     
是在江南的初春,他们来到河岸。河风吹得人瑟瑟发抖,然而,他和她紧紧牵着手,彼此感受的只有从对方手掌心传来的温度,一直暖到心里。河水中倒映着他们的影子,波光粼粼,人影随之微微颤动起来,仿佛倾诉着依依不舍的情怀。江南初春的早晨依然是寒冷的,只是河岸那一树桃花,迎着春日的晨风,张开了艳丽的笑脸,淡淡的粉红,犹如她脸颊上泛起的红晕。微风拂过,花香弥漫,有花瓣轻轻落在她手上,纤细白皙的手指微微颤动着。美丽的花,美丽的人,定格在那一秒,成为了一幅永久的画卷。  相似文献   

16.
郑宏 《安徽教育》2012,(5):28-29
<正>一位老师,三个年级,七名学生。为了山村孩子的教育,他在深山一守就是27年。他就是郭中干,一个个头不高、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中年汉子,岳西县头陀镇中心学校大枧教学点唯一的一名教师。1984年7月,高中毕业的郭中干,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结束学业,当上了一名民师。大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熟悉耕耘、播种、收获;他在语文教学这块实验田里耕作了27个春秋,于是他彻底成为一个“老农”。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好莱坞有两个疯狂窜红的新面孔,一个是坏孩子柯林·法瑞尔,而另一个就是贵公子奥兰多·布鲁姆。从《魔戒》三部曲到《特洛伊》,从强尼·戴普到布莱德·彼特,奥兰多的事业平步青云,而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个女人都喜欢他!27岁的奥兰多到底有何种惊人魅力呢?精灵王子射出他不为人知的27支私密之箭,誓要射中你的心: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第一次公开播放电视是1926年1月27日,英国人贝尔德在伦敦皇家学会向40位科学家展示了他的发明。他在一间屋子放送电视,观众在另一间屋内观看。荧光屏上出现了两个人在抽烟、说话的画面。这一天被国际上公认为全世界第一次公开播放电视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姜子健 《成才之路》2010,(24):I0003-I0003
史文迪,一个让人事经理极力推荐的“最牛毕业生”:6月底他的本科毕业文凭刚交到人事部,可实际上他今年1月就在公司上班了,实习一个月就转正,做到6月底正式毕业,他已成了公司一个部门经理,在600余人的公司里排到了十几位,月薪6000元以上。(钱江晚报7月2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