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电影《黑骏马》,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出演该片男主角的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腾格尔,他为该片赢得了国际电影节的三项大奖.为此,腾格尔出演的《黑骏马》已名声大震,家喻户晓.而《黑骏马》的原作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插队),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很陌生的,尤其内蒙观众对他的了解甚少.所以,有必要对草原的读者和观众介绍这位懂蒙语的回族作家.张承志写了很多反应草原生活的作品,所以,人们习惯称这些作品为“草原系列小说”.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具有草原民族独特的草原芬芳和情趣,草原韵味和旋律.张承志对草原人民的心境、情绪、生活方式、风俗人情,对草原人民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把握.纵观张承志前期的小说创作,草原始终是洋溢在他血液里的生命热力.他的心里始终是隐含着一  相似文献   

2.
孙犁属于写实派作家,他的散文中所写的人和事,都属于真实的日常生活形态。《黄鹂》一文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平淡的叙述中蕴积着深沉的情感,给人联想,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用荷花来比喻孙犁的小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的确孙犁的小说有一种平易单纯、简朴自然的美,这主要得力于他的白描和传神的艺术手法。提到白描和传神艺术手法,人们自然会想到鲁迅的小说。作为一代文学宗师鲁迅,运用白描和传神手法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把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峰。作为后起作家的孙犁,  相似文献   

4.
陈应松是哪个? 陈应松小说什么味? 在我们展读《黑(?)楼》、《苍颜》、《大寒立碑》、《寻找老鳡》、《雷殛》、《男人之间》等一系列小说之前,犹如飘在天空中的云朵,难以捕捉。当我们在这个“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里,有机会拿起湖北作家陈应松的小说,真切地体悟作品中的情感经验,以及这情感经验所散发着的作者对于世界、生活的“解构”,对历史的建构,我们就不能不为作家感到欣欣。因为小说是“陈应松  相似文献   

5.
除了文章,我对郭保林还一无所知.好在我面对的是他的散文——赫然一大卷35万多字的抒情散文,而不是诗歌和小说.这便使我更为容易找到解读他的人性人格的便捷途径.新时期以来,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地想给散文作出确切定义的试图都未获圆满结果,但我仍一厢情愿地认为,散文是作家以现实手段寻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诗歌、小说中的情感,往往被独特独立的文本形式所俘获,甚至被趋入本意非常不情愿的旅途,比如,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的隔离效应,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消解;诗歌因为直觉、理念或梦呓般的语象丛林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扭曲.那么,人们最终选择散文传达个体生命的体验,达成情感心灵的直白,就成为必然.确实,读了半辈子小说,我们真正认识巴金,是他的《随想录》,而非《家》、《春》、《秋》;认识孙犁,是他的《老荒集》,而非《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围城》可以告诉我们钱钟书的国学功底,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才昭示他蔼然仁者之光.同理,如果不是读了散文,我肯定无法比较卢梭和蒙田人格的高下,不会明白弗兰西斯·培根内心世界何以有那么多的哲学悖论.当《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之类,过多地炫耀了莫扎特笑容可掬和清平明静的面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通过  相似文献   

6.
孙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最终奠定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则是他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7.
博尔赫斯的"武士刀客"小说并非博尔赫斯"幻想美学"的代表性作品,而是一种另类之作博尔赫斯的现实主义作品.这类作品的写作贯穿了作家创作的始终,主要对生活于阿根廷一带的高乔人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评介各国作家作品的文章虽然只占他整个文论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很有特色的一方天地。由于他本人兼有小说家、诗人的气质,故而他的作家评论话语具有特别浓重的文学色彩。情感和情境因素均成为文章中的评论因素,且“自叙传”的小说创作理念在文章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展示。他实际上是借评论其他作家,表达自己心中理想。  相似文献   

9.
孙犁小说创作理论中自然观的核心是与“真”这一范畴相联系的。孙犁小说创作继承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 ,开拓了多样的审美空间 ;打破了传统小说“无巧不成书”的观念 ;强调作者个人的主体性。孙犁创作的自然观对当今作者严肃认真对待创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奥地利现代作家。他的小说,思想内容怪涎离奇,艺术形式新颖别致,在艺术风格上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传统小说迥然有异。在文学领域中,他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为后来现代派文学开了先河,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短篇小说《变形记》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自从卡夫卡的《变形记》问世以后,有关艺术形象的‘变形’有了新的开拓。”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中,《变形记》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主体意识第一次深刻而隐秘地揭示人的异化现象。《变形记》所展示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作品是作者心态的凝聚和情感的深化,透过“甲虫”的表层,暗涵着内隐的、无形的深层结构。这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蕴涵着特殊的审美情感趣味、伦理道德规范,主体自我意识。(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于萧红作品及其品读,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革命激情,以及鲁迅,胡风等的解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得将萧红视作左翼作家的一员,她的作品自然也汇入那个年代民族抗争的呐喊声中。然而笔者不这样认为,在本文的解读中,萧红是女性自我认知的写作,她的作品充斥的是个体灵魂的孤独自语和对生活凄凉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喜剧故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一个悲剧人物,没有血性,没有情感,没有生活乐趣,连灵魂也挣脱层层的套子离开了躯壳.他的生活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对他的形象描写,给小说的喜剧色彩涂上了一层悲剧的色调,提醒读者在嗤诮之后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饱含着作家强烈的审美情感。特别是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 ,很容易受到作品中情感的感染与影响 ,得到情感的滋养与调节。《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散文诗 ,它描写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雨图 ,图画中贮满了生活的快乐、纯真的童心 ,可谓景美、情真 ,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这节课可以贯穿这样的设计思想 :通过赏析与朗读 ,使学生从图画中欣赏故事 ,从故事中感悟真情 ,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首先从图画中欣赏故事。本文所描绘的这幅风雨图可分成 3个镜头 :风小雨稀 ;风大而急 ;风雨交加。其声音也由小及大 ,由缓而急。于…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本身是位诗人。他在小说创作中,力求把小说语言当作诗歌来写,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呈现了浓郁的抒情特色。张贤亮小说的抒情方式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他的作品运用了直泻式抒情方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歌颂了人民美好的人性、人情和美德,“草根情结”鲜明;作品中闪耀着深刻的理性色彩,具有崇高的审美体验。二是他运用了情景交融式抒情,使作品呈现出空灵、幽美、大气的诗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叶蔚林,广东籍作家。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下放湘南山区劳作,他与湘南山民们摸爬滚打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从生活的最底层中获取灵感,受到湘文化的熏陶“如黄则黄,如苍则苍”。他耳濡目染,从外表到心灵彻底的被湘化了,在他笔下流满出一幅幅湘南生活画卷,世相百态,风云变幻,表达着人民的呼声与爱憎,无时不张扬着人道主义和人性的美好。本文主要从乡土气息谈其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萧红:被放逐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萧红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于作家少年时代的情感记忆,展示出一颗被家园放逐的孤独而寂寞的灵魂,由此,不仅制约着作家创造发展的逻辑走向,同时还表现为对文本形式的非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先生在其地域散文创作中,主要是藉地域文化去解悟人生,进而求得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与灵魂的安妥,从而在最后建构另一种清新脱俗的人生境界。与此同时,地域文化意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贾平凹地域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贾平凹先生地域散文的创作境界,尤其是他文章创作的整体气韵与创作意识,均蕴含和闪现着一股股浓浓的地域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保留着一份质朴而炽热的对乡村生活的眷恋,深刻的乡土情结成为她创作不变的情怀.迟子建的乡土情结,是她创作的原动力,也构成了她的乡村题材小说的思想精髓和情感元素.  相似文献   

19.
哈代的小说表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命运观念,他对社会下层民众怀着深沉的爱,关注着他们的命运,把他们的生活作为作品中主要反映的对象.在新的工业文明取代旧的农业文明的过程中,旧的和谐被打破了,小人物在这种大背景下大都由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困境中.种种因素,让作家陷入了困惑与痛苦的思索里,产生了浓重的悲剧意识,弥漫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20.
刘庆邦是当今很受欢迎并颇有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大多以乡村和矿区生活为表现对象,不仅写出了底层人物的美与善,写出人性的单纯与美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且写出了底层社会的丑与恶,写出人性的复杂与阴暗,给人以灵魂的震撼。两类作品都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与真实再现,是从作者心灵深处飞出的赞歌与咒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