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终极追求。职业教育关涉人的幸福在于职业教育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生命体验的完整性和精神的平等性。幸福教育审视下的职业教育,应是树立学生正确幸福观、培养学生善于感知幸福、提升学生幸福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人生是为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应是教育事业恒久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从根源上说,就是为了促进人向健康方向发展。时下,“追求幸福”成为很多人不懈努力的目标。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这种生活态度,仅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目标,而漠视了当下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这将意味着,追求的过程可以不幸福,现在可以不幸福。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幸福教育观”既注重学生未来幸福,又关心师生当下幸福。学生的幸福,依靠我们去唤醒和引导;自身的幸福,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感知。既要工作称心如意,又要身心健康愉快,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尝试幸福教育,用心体验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一种个人体验,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虽然人人对幸福理解不同但都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对其目的虽表述不一,但其为人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佳 《教师》2020,(7):111-112
当前教育环境下,家长和教师不自觉地将培养优秀的孩子当成一个重要的目标。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每一个人努力追求的生命状态,学校教育“许学生普通而幸福的人生”,这就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文章作者阅读邹硕老师的《一片童心》并结合教育实践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感受职业的幸福,是教师工作的最大动力。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和"幸福地教,幸福地学"的教育。新居民幸福教育旨在通过践行幸福教育,努力为新居民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0.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11.
<正>追求教育的幸福,不是一种教育内容,也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是回归教育本原的终极追求。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共同迈向幸福之境,应成为每一个校长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能让师生获得幸福感的校长也必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校长,如何办幸福的学校,同时使自己成为幸福的校长呢?做一个引领学校幸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A5):19-20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幸福度",成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也发生了偏颇,认为"教学质量"就是分数,教师也由于长时间的循环地教书、育人,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挖掘积极元素,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笔者认为:首先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要注重教师的幸福感教育与宣传,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体验,帮助教师打造幸福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教育的根本旨趣和最高追求。高职教育应克服功利性、工具性的弊端,实施幸福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让教育过程成为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体验教育的幸福的过程,提高师生幸福感,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必须不仅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服务,还要为他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教育应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教育要关心学生的需要,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苏霍姆林斯基可谓一语中的,幸福是人生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目标,永远是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反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必须不仅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服务.还要为他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教育应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教育要关心学生的需要,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人性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关注学生的人生幸福、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教育满足学生需要的程度是学生幸福的起点;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的统一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具备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使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真正体验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8.
幸福如歌,追求它,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影响人生幸福的指数有很多,培养出能够创造属于自己幸福生活的学生,即是让学生具备一种追求幸福的能力,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20.
杨振峰 《上海教育》2013,(4):100-101
职业体验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运行状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爱做也能做好的职业,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人本主义教育回归的必然要求。我们学校素以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策略追求,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服务为教育哲学表达。学校尝试通过生涯规划指导与职业体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业的同时,体验不同的职业形态,不断认识自己的性向、潜能、志趣;再根据目标发展之要求,不断明确自我发展的所需能力与努力方向,为在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迅速成长,赢得今后愉快充实的职业生涯和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