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捉《渡船》的中心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指导学生时是这样安排的.1.找中心人物.我先问:“本课写了很多人、谁是中心人物?”有的说是:“年轻的妈妈.”有的说是:“生病的小孩.”有的说是:“奶奶.”我说:“都不是!”最后有位学生半信半疑的说:“不相识的热心人.”我果断的说:“对了!就是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学生议论开了,有持反对意见的;有将信将疑的,有略有所悟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文章虽然对年轻妈妈的描写春墨最多,但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表现中心的陪衬;而病孩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奶奶是事情原委的补充说明;而作者赞美的是渡船上一群不相识的热心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2.听议论.为了捕捉到课文的中心,我引导学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议论吧”,指导学生阅读第4—41节内容,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角度,是课文分析的突破口,选得好,水到渠成,分析能直入文章的内里学生也能生动活泼地学习,思维随之开窍;选得不好,如钝刀子割肉,讲了许多却并未切中要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故乡》一课的教学取何种角度,我们曾作过多种尝试:从情节入手,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纵向分析小说结构;从人物入  相似文献   

3.
富饶秀丽的巴蜀,在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多少杰出的人物和优秀的篇章!整理和研究这些宝贵的遗产,是我们四川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为此,本刊从这一期开始,特辟“巴蜀论丛”专栏,集中登载有关四川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作家、作品的研究;同时,也准备选登一些巴蜀掌故。我们热烈欢迎广大专业和业余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本栏撰写稿件;也殷切希望广大读者为办好这一栏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记叙了有志气、有理想的中国“渔神”邵元杰的先进事迹。学习本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及其特点。二、分析文章脉络和思想内容。三、分析文章如何表现主人公的先进事迹并认识这些先进事迹的现实意义。[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5.
赵芳丽 《现代语文》2007,(1):99-101
对鲁迅名篇《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众所周知,祥林嫂已成为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人物,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也被很多人私,但文中出现的四婶、卫老婆子、庙祝、“我”等人物却往往被人忽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所谓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人物虽小,但作用非同一般,形象也不乏精彩,这让我们在赞叹鲁迅大手笔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6.
这一个月,我们被感动着。感动,因为我们的“读者”。评选年度人物的信件、邮件,如冬日暖阳照耀着我们的心田:网上的参与更是激情四溢,最远的来自香港、最小的还是学生,大家都选择了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参与活动。感动,因为我们的“人物”。再次回访参评的这些人物,他们依旧忙碌,他们依旧憧憬未来。我们记录,这一年,他们的思考和求索,他们的耕耘和奉献;我们叩问,新一年,他们的思路和构想,他们的行动和力量。《上海教育》杂志首次评选教育年度人物,这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些人物因为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着自己的贡献,而获得读者的敬仰:这些人物因为始终为上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摇旗呐喊,而赢得读者的爱戴;这些人物因为锐意创新进取、敢于直面失败,而引起读者的赞誉。人推动着进程,人创造着历史,人承载着光荣和梦想。我们评选年度人物,因为在推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杨绛先生的文章.读杨绛的作品,徜徉在她朴素干净的文字里,贴近“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走进当时可怜活命的人物的真实内心,同学们会被平凡交往中人性的至善深深感动.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杨绛简洁质朴的文字,了解老王的生活,贴近老王的内心,体味杨绛的不安与表达善意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真实,形成了下层人物群像.诸如刺客形象、游侠形象、商贾形象、医者形象、女性形象等.研究这些人物群像,探讨其意义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也将有益于当今的世风.  相似文献   

9.
感谢刊物为大家开辟了这块研究教学的园地!《研究课》专栏中既发表教学实录,还发表教学经验和评课文章;既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材料,又发表大家的研究结果,我们从中受益良多。评课文章中涉及的有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把这些思考整理出来,也是我们的极积参与,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以细读文本为研究方法,在叙事学层面,研究英国当代著名作家A.S.拜厄特小说《占有》中扁型人物的叙事功能,主要研究这些扁型人物如何处于边缘、被动、客体地位,如何以日记的形式叙述与主人公拉莫特相关的人物和事,揭示人物和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些扁形人物的叙事既为圆形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实现了对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对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做了很多铺垫。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捕捉,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这个人物形象。本文分人物的风景画、命运的预言、悲喜交织间的踌躇三个方面对文章中黛玉的悲剧意味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文章开头难众人皆知.文章头开得好坏,对全文会有较大的影响.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系统的文章学理论,但他在《史记》写作的实践中,在人物传记开头的写法上,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下就对《史记》人物传记的开头谈些粗浅看法.《史记》人物传记的开头虽然多种多样,但我们仍可以把它大致分为叙写人物名字籍贯家世式、叙写人物琐事式、叙写人物奇闻式、议论式四大类.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运用了不少对话。由于这些对话运用得巧妙、贴切,就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巧用对话的呢?鲁迅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作品中写人物对话,应该做到即使不描写人物的肖像,也应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作者所写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慢慢地长大。到底什么样子才算长大了呢?——“我的个子长高了!”——“我穿的衣服变小了!”——“我能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我敢独自一人在家了!”……是的,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成长!但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外表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内容。读一读下面的文章,看是否对你有所启发呢![范文示例]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吗?我长大了吗?”我不停地问着自己……“妈,你看那把枪多好玩,给我买一把吧!”“那有什么好的?做工粗糙,还那么贵!”“买吧,求求您了,行行好,给我买吧!”……“妈,电视广告说肯德基又有新款烤翅…  相似文献   

15.
一、读法指导读文章。特别是文学名著,一要深入了解文章的背景。二要把文章中的人物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从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情去分析人物的言行思想,不能以今天的观念去苛求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一、整体入手,了解本组课文特点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组课文,通过课前初读,你发现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故事。师:对,这四篇故事中都出现了一些人物,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生:阮恒的勇敢让我很佩服。生:《七颗钻石》中的小女孩很有爱心。师:这些文章主要写了一群孩子的故事,而且这些孩子的年龄都和你们相仿。今天我们就走近他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学完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选自《明史》,以史实作为素材,内容十分翔实。因此,阅读本文,要注意重内容之理解。要求明确:①文章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海瑞的?②这些事例表现了海瑞什么样的思想品格?③文章是以什么作为写作的线索的?此外,读历史人物传记,还要学会中肯地评价人物。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政治生活中曾引起波澜的人物,(文革十年动乱,首先就是从“四人帮”批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起的。)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对海瑞来个重新认识,并且不是泛泛地认识,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现实政治来认识这一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当然,历史人物也必然会有历史的局限性,评价海瑞,既要肯定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也要指出他的局限性。读史与评史结合起来,方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史记·列传》,引录了大量的文章辞赋、书信奏疏、史传典籍、谣谚俗语及其它资料,形成了一道别致的文化风景线。这些引文对塑造人物、抒发隐意、阐明事理、保存文献及增强文章的艺术性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讲读要点: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以背影为线索,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以日常生活琐事为材料;质朴无华的语言;叙事与抒情结合的写法;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情。讲读提示:我们学过的写人文章,一般都以人物的肖像刻画,或以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却打破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